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docxVIP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一一百 年职业教育回顾 【摘要题】职教史 职业教育的兴衰起落从来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始 终伴随着新旧教育思想的更替,反映了整个教育制度的进 步与落后。 回顾20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实际上也 是中国新旧教育思想不断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表现 了中国教育制度不断进步的主流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教育 制度中落后势力的陈腐与顽固。 现代职业教育是在师徒传习制度基础上为适应工业大 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教育类型,源于较早发生工业革命的欧 洲国家。在2 0世纪最初的20年里,我国机器工业规模的 较快增长是促使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动因。从 平均每年新注册的工厂数量来说,1903-1908年是211家, 1913 -1915 年是 413 家,1916-191 9 年为 1246 家。 清朝末年对各种力量为农、工、商、矿等实业所举办 的实业学堂,通称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一词在我国首见于 1 904年时任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所写的《添聘普通练 习文》。(注: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第 136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早 期实业教育,多数学者认为就其基本功能及其教育思想演 变过程而言,两者一脉相承,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将这 两者仅仅看成是“正式改名”(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 育卷》第5 20页)。因此一般都把实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 早期阶段进行研究,从而普遍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发轲于 186 6年由左宗棠奏请并于1867年1月开学的福州马尾船政 学堂。(注: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1981 年,第23-24页) 我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实业教育,经过早期洋务 派、改良派、维新派的倡导和推动,晚清政府主要仿效日 本的教育制度,于1902年和1 903年(壬寅、癸卯)首次 制订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学制体系,实业教育被列入其中, 尤其在1903年学制中,实业教育不仅有初、中、高不同层 次,而且与普通教育完全并列。然而实业教育的发展十分 缓慢,从1898年至1910年间,在清政府学部立案的高等实 业学堂只有17所;到1 909年,全国中等实业学堂也只建 立了 25 4所,学生16649人。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于1912年和1913年(壬子、 癸丑)制订新的学制体系,把实业学堂改名为实业学校, 分甲、乙两种。但与实业学堂并无本质区别,发展仍然十 分缓慢。1912年至1916年,两种实业学校总数从425所增 加到525所,而学生数却从31736人减少到30029人。在 此期间,教育界部分人士考察欧美各国的教育制度,越来 越多的学者推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宣传西方的普通教育 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教育制度。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一大批职 业教育先驱于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标志,开 始进入大力宣传并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新时期。同时,职 业教育思想与平民教育思想及乡村教育思想汇合,形成了 一股推进教育改革的思想洪流。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 教育社”也与陶行知为首的“中华教育改进社”以及晏阳 初组织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分工合作,大力推进中 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使有关当局于1922年修订出包括 职业教育的新学制。该学制以美国教育体制为主要范例, 部分地吸纳欧洲的做法,规定在小学设职业预科,在普通 初中和普通高中设职业科,同时允许在高中阶段独立地分 设职业学校。至1925年,全国职业学校数从1921年的842 所增加到1548所,达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最高峰。然而 由于内外因素的阻滞,职业教育又迅速沉寂,到192 9年, 全国的职业学校仅存194所。为此,职业教育界进行了深 刻的反思,黄炎培先生认为“我们所希望,百分之七八十 没有达到。”(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 《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第 431页)从而率先提出了 “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认识 到发展职业教育,决不能仅从职业学校,仅从教育界,甚 至不能仅从农工商几个产业下功夫,而必须参与整个社会 运动。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教育、农林等部门相继制订 了以《职业学校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法规 体系。职业学校从整个教育体系中重新分列出来, 体系。 职业学校从整个教育体系中重新分列出来, 形成逐 级分流的格局。遂后,抗日战争爆发,职业教育的发展遭 遇新的困难,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就全国而言,基本 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唯当时的解放区,围绕抗日战争 需要所举办的职业教育,有较扎实有效的实施,其特点是 面向工农大众,短期为主,灵活多样,力求实用,以应战 时急需。 半个世纪过去,黄炎培、张骞、蔡元培、陶行知、陈 嘉庚、陆费逵、顾树森、李梦鳞、江问渔、杨卫玉等一批 职业教育先驱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