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课件经导管动脉内灌注术.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课件经导管动脉内灌注术.ppt

常用药物 血管扩张药物 罂粟碱:为一种生物碱鸦片,属非特异性平滑肌松驰剂,能解除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发生作用时间慢,主要用于脑血管痉挛和非闭塞性小肠缺血 妥拉苏林:为?受体阻滞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引起短时、强度中等的小动脉扩张,最常用于缓和诱导性痉挛 适应证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动脉痉挛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 支气管肺癌 膀胱癌 胰腺癌 与栓塞的结合 支气管肺癌 基本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 适合外科治疗者应尽早手术,有望治愈 临床发现的病例约有2/3失去手术根治机会 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已取得一定经验,并有较好疗效 存在问题主要为毒副反应大,或疗效不显著 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 综合治疗 支气管肺癌 适应证 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 肺癌虽能手术切除,但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手术者 肺癌手术切除前的局部化疗 手术切除后胸内复发或转移者 手术切除后预防性局部化疗 支气管肺癌 禁忌证 恶液质或有心、肺、肝及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有高热、感染迹象及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者 发生严重脑及全身转移者 严重出血倾向者 支气管肺癌 方法 插管技术:T5-6水平,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插右支气管动脉自右后壁至右前壁,插左支气管动脉自左前壁至右侧壁。插入血管开口后,可推注稀释后的造影剂,一旦证实导管已插入靶血管后,即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详细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肺癌 注意事项 支气管动脉插管时操作要轻柔,造影剂浓度不宜过高,用量宜小 支气管动脉DSA 非离子造影剂 再次化疗灌注间隔时间,以3~4周为主 2~3个疗程 支气管肺癌 可结合栓塞 并发症 疗效 血栓形成的灌注治疗 脑动脉 冠状动脉 下肢动脉 下肢深静脉 肺动脉 脑血栓的灌注治疗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和风心 好发部位在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中下段 脑组织对缺血与缺氧非常敏感,在动脉闭塞后6小时内,常常看不到明显病变,改变为可逆性的;8~48小时出现明显的脑水肿与肿胀,以后发生脑软化、坏死和液化等不可逆性病理改变 脑血栓的灌注治疗 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开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 经静脉给药溶栓,简单易行,但药物到局部的浓度很低,使溶栓作用差且全身副作用较大。从80年代初开始,选择性脑动脉急诊溶栓术在全身溶栓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理想方法之一 脑血栓的灌注治疗 适应证 颈内动脉或椎基动脉颅内段急性血栓形成,并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或存在手术难以切除的浮动血块 插管技术中意外造成的血块栓塞 脑血栓的灌注治疗 禁忌证 急性脑血栓形成,临床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或有临床功能障碍但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者 CT显示脑缺血区已有大片低密度栓塞灶或存在脑出血灶者 肝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灌注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灌注治疗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经导管动脉内灌注术 Transcatheter Intraarterial Infusion, TAI 施 海 彬 始于1921年:Beichroder试行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来治疗产妇的脓毒血症 50年代:Bierman和Klopp等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1953年:Seldinger首创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方法 历史回顾 60年代:Baum与Nusbaum经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消化道出血,Britt和Beley等使用血管扩张剂动脉内灌注治疗肠道与四肢缺血性病变 70年代:随着导管的改进和插管技术的提高,兴起了经皮插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肝、骨和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和灌注溶栓药物治疗动脉血栓闭塞性病变,从而使动脉内药物灌注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成熟,成为介入放射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历史回顾 药物的疗效 药理作用 病变对药物的敏感性 局部药物浓度 具有一定浓度的药物与病变的接触时间 基本原理 静脉给药 血流循环 药物被血液大量稀释 并有相当数量与血浆蛋白结合 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下降 副作用随着外周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基本原理 动脉给药 动脉内插管直接至靶动脉 以等量或少于静脉给药的药物剂量进行动脉内灌注 能使靶器官药物浓度提高,延长药物与病变的接触时间,而外周血药浓度并不明显增加,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基本原理 靶器官药物分布量 药物经静脉注入后早期药物在各器官的分布量主要取决于其血流量,器官血流量大,则药物自血浆向血管外间质分布快,即在局部药物分布量就多 经供血动脉直接给药,药物首先进入靶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