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智力落后儿童的诊断鉴别.ppt
诊断性量表 (1)盖塞尔发育量表 (用于0-3岁儿童) (2)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 (2-30个月婴幼儿) (3)韦氏学龄前与学龄初期智力量表 (4)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5)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0-3岁) 行为评定量表 (1)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3-12岁)姚树桥 (2)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3)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3-7岁)汪文鋆 3、智力测验结果解释 (1)智力测验属正式测验,虽能提供有价值的智力发育方面的信息,但有些对儿童的康复及没有直接的指导与帮助,要想进一步指导康复与教学,可结合其它非正式评估如课程评估(发展量表)使用。 (2)智力测验的结果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与儿童家长做好解释,以利于儿童尽早康复治疗。 4、智力落后儿童检测的原则 智力落后儿童的检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对弱智儿童的检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 教师、家长和检查人员都不应事先带有主观的框框,而应用客观的标准进行测量,一切结论都应产生在全面检查、分析的最后。 全面性原则 “单纯智商低下,不能诊断其为智力落后,必须对其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评估,认为其确实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低于一般儿童的问题,方可视其为智力落后儿童。” 科学性原则 必须使用科学的检查和诊断工具,并且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进行。 慎重性原则 检查可以非一次性的进行,可以有较长时间的观察、接触,直至该儿童较自然的活动。 对于一时无法确定或有争议的儿童,应暂视为普通儿童。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做诊断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及教育,不是为儿童贴标签,工作人员必须严谨、认真,并及时给家长以科学的建议与指导。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 由日本三木安1980年修订的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修订版,该量表1987年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左启华等人完成了国内标准化工作。 适用于6个月至(14~15)岁儿童 全量表共有132个项目 包括6个行为领域,分属于独立生活(SH)、运动(L)、作业操作(O)、交往(C)、参加集体活动(S)和自我管理(SD)。 测验工具准备 说明,取得家长和儿童的配合 填写量表首页 计算实足年龄 确定起点年龄组(分I-VII年龄段) 需连续10项通过,前面项目才能不做; 连续十项通过,前面未做项目均得分; 测验结束:连续十项不通过; 评分:通过一项得原始分1分; 原始分 按年龄查表 量表分 结果评定:量表分≥10分为正常。 科学地解释评定结果。 操作步骤 分数转换表 三、与脑瘫、孤独症的鉴别诊断 孤独症的诊断 没有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手段 CT、MRI、SPECT、PET、脑电图、染色体、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孤独症诊断不难 诊断可根据DSM—IV或ICD—10为标准 CHAT、CARS、ABC、是国内常用筛查量表 ADI—R、ADOS是诊断“金标准”,新的筛查量表如SRS考虑了谱系障碍的问题 * 孤独症的早期发现 早期在照料、感情、睡眠、疼痛、拥抱、啼哭、发育次序、特殊能力的异常 CHAT问卷:手指指物、目光对视、装扮游戏、炫耀、伙伴关系(父母报道和医生观察) 给父母亲的几个问题: 孩子曾经玩过“假装”游戏吗?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吗? 您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吗? 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 您的孩子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您显示什么东西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是“不”,怀疑孤独症。 医生的观察: 在诊室里,孩子与您有过目光接触吗? 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指向房间对侧的一个有趣的玩具,说:“嘿,看,那里有一个小汽车(玩具名)”,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有没有看你所指的玩具? 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给孩子一个玩具小茶杯和茶壶,对孩子说:“喝一杯茶吧”。观察孩子,看他有无假装倒茶喝茶等动作。(也可以用其他的玩具)。 问孩子:“灯在那里?”或问:“把灯指给我看看”,孩子会用他的食指指灯吗? 如果对以上四个问题的回答有两个或以上是“没有”或否认,怀疑孤独症。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 询问父母: 您的孩子喜欢坐在你的膝盖上被摇晃、跳动吗? 您的孩子对别的孩子感兴趣吗? 您的孩子喜欢爬高比如上楼梯吗? 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 你孩子曾经玩过假扮游戏吗?如假装打电话、照顾玩具娃娃或假装其他事情 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去要某件东西吗? 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去表明对某件东西感兴趣吗? 您的孩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