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言官分析-法律史专业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IV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HYPERLINK \l _bookmark0 引言1 HYPERLINK \l _bookmark1 第 1 章 明代言官制度4 HYPERLINK \l _bookmark2 1.1 明代言官人员及品秩5 HYPERLINK \l _bookmark3 1.1.1 六科5 HYPERLINK \l _bookmark4 1.1.2 都察院5 HYPERLINK \l _bookmark5 1.2 明代言官职权7 HYPERLINK \l _bookmark6 1.2.1 封驳7 HYPERLINK \l _bookmark7 1.2.2 建言8 HYPERLINK \l _bookmark8 1.2.3 纠劾8 HYPERLINK \l _bookmark9 1.2.4 鞠囚9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1.2.5 考课9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1.2.6 巡历10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1.2.7 监礼10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第 2 章 嘉靖与言官之关系12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2.1 嘉靖与言官关系之演变12 HYPERLINK \l _bookmark15 2.1.1 “帝初践阼,言路大开” 13 HYPERLINK \l _bookmark16 2.1.2 “厌薄言官,废黜相继” 14 HYPERLINK \l _bookmark17 2.1.3 “酷待言官,力加摧抑” 19 HYPERLINK \l _bookmark18 2.2 嘉靖与言官关系演变之原因23 HYPERLINK \l _bookmark19 第 3 章 嘉靖朝言官之变化26 HYPERLINK \l _bookmark20 3.1 言官制度变化26 HYPERLINK \l _bookmark21 3.1.1 巡按御史职权扩张26 HYPERLINK \l _bookmark22 3.1.2 言官缺额现象增多28 HYPERLINK \l _bookmark23 3.2 建言风气变化28 HYPERLINK \l _bookmark24 3.3 腐化现象加剧30 HYPERLINK \l _bookmark25 第 4 章 嘉靖朝言官变化对明中后期政治之影响33 HYPERLINK \l _bookmark26 4.1 败坏地方吏治34 HYPERLINK \l _bookmark27 4.2 开启和加剧党争之祸35 HYPERLINK \l _bookmark28 结语37 HYPERLINK \l _bookmark29 参考文献38 HYPERLINK \l _bookmark30 致谢40 HYPERLINK \l _bookmark3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1 PAGE PAGE 1 引言 言官亦可称为“谏官”,是中国古代专司监察事务的官员,其职权有议论政 事得失,进言规劝君主,弹劾不法官吏等。“谏官之设,明世最多”①,他们或刚 正不阿,忠于职守,廉洁自重;或违心附会,举劾不公,贪污纳贿;但都饱读诗 书,学识兼备,口才雄辩。规谏皇帝,左右言路,是言官的职权。凭借伶俐的口 舌、出众的文采,他们论朝政违失,辨时事真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 题抑或生活作风问题,不管对方是上司、同僚、下属甚至老师、皇帝,只要有过 失,有错误,无一不在言官的言谏范围。在明王朝 277 年的统治中,几乎所有大 事小情都有言官参预其中,甚至左右事态的发展。最终导致倾国之祸的明末门户 之争亦由言官引发。“人主心厌言官,一切不理。言官知讥政府必不掇祸,而可 耸外间之听,以示威于政府,政府亦无制裁言官之术,则视其声势最盛者而依倚 之。于是言官各立门户以相角,门户中取得胜势,而政权即随之,此朋党所由炽 也”②。崇祯曾责备言官“不顾国家急难,不思君父忧劳,徒事口舌之争以博取 敢谏之名”。言官本为天子耳目、风宪之臣,与天子争是非,与大臣辩可否,可 言百事,可弹群吏,纠官邪,除奸恶,对监督与限制皇权滥用、匡扶君主、肃正 朝纲等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明代自太祖朱元璋起便十分重视言官作用,鼓励言官 忠君爱民,谠言为国。但至嘉靖时,其对言官的态度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初 则信之听之,继则疑之厌之,后则摧辱之,重谴之,尚不足以遏其言,乃长系之” ③;且此时,言官为了一己私利,身陷门户之争,党同伐异,朋比为奸,置社稷 黎民于不顾,附势苟全、趋利避害,甚至枉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