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人的形成及其神话论略
摘要:夏人源于黄帝一族,兴盛于中原一带。夏人通 过联姻、治水、战争、迁徙等方式,不断融合其他部族邦国, 凌驾于“天下万国”之上,夏国家空前强大,夏族民族意识觉 醒,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夏人是一个崇龙的民族,是一个 崇拜祖先的民族,他们把祖先视为社神,认为王权神授。这 是夏朝或夏人的神话,它直接为夏王朝贵族专政服务,其在 夏朝兴盛与夏人壮大过程中,起到了思想统一、精神引领、 人心凝聚的作用。
关键词:夏人;祖社神;夏神话 中图分类号:K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06-0120-05 夏朝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独立邦国,又是一个代 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于万国之上、以邦国作为统治形式的早期 统一集权国家。夏朝的建立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实现了从五帝时代邦国联盟向统一的中央集权 制国家的转变,奠定了商周国家的基本模式。
一、夏人兴盛于中原一带
夏人发祥兴盛于何处?学术界主要有“豫西说”“晋南 说”“东部说”“东南说”四种观点。徐旭生、安金槐、李伯谦等
主“豫西说”①,他们认为夏人与夏文化发祥于河南境内以 嵩山为中心的豫西一带;刘起令D、王克林等主“晋南说” ②,他们认为夏人最早活动于晋南一带;杨向奎、程德祺 等主“东部说”③,他们认为夏民族起源于东方夷地;陈剩 勇等主“东南说”④,他认为夏王朝崛起于东南地区。
对于“东南说”和“东方说”,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还 没有找到较早的文献资料与考古材料来证明夏人发祥兴盛 于东南地区,故“东南说”不能成立。而炎黄时期与五帝中期 前,东方为崇鸟的东夷区,中原为崇龙的华夏区,至五帝后 期,东夷虽还存在,但与华夏的融合度已很高,说夏“起源于 东方夷地”或“夏是东夷的一支”的“东方说”也不能成立。
笔者认为,“晋南说”和“豫西说”可以成立,理由如下。
其一,晋南发现了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的东下冯 类型遗址,考古研究证明,“东下冯类型开始形成的时间晚于 二里头类型开始形成的时间”,“它是在二里头类型发展到一 定阶段向晋南地区传播并与当地原居文化逐令u融合而形成 的”。⑤另外,在晋南陶寺遗址中也没有发现有夏人早期的 遗迹,故晋南不能算是夏人的初居地或发祥地。但晋南在地 域上属于中原,随着夏人成为华夏联盟盟主后,开始了大规 模的扩张,一部分夏人迁居晋南,传播夏文化,与当地人融 合,夏人迅速壮大。故从夏人兴盛的角度来看,“晋南说”可 以成立。
其二,“豫西说”可以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鲧与禹 治水的地域来考察。考古发掘发现了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文 化类型,这种文化是“从当地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经由新砦 期发展起来的”⑥。文献记载鲧与禹兴于、封于、都于豫西, 夏启也都于豫西。
如《史记?夏本纪》索引引《连山易》曰“鲧封于崇”, 《帝王世纪》曰“夏鲧封崇伯”,《国语?周语上》曰“昔夏之 兴也,融降于嵩山”。《世本?居篇》曰“禹都阳城”,古本《竹 书纪年》曰“禹居阳城”,韦昭注《国语?周语上》曰:“禹都 阳城,伊洛所近。”《水经注?颍水》载禹都阳城在颍水与五 渡水交汇处,即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一带。今天,在告成 镇的王城岗发现一座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其时代涵盖了禹时 代,所处位置与《水经注》等记载的阳城地望相吻合,由此 可以说禹都阳城在今登封告成镇王城岗一带。⑦夏人主要 活动于以嵩山为中心的晋南豫西黄河两岸一带⑧。
鲧、禹治水是从其部族的兴盛地中原开始的,也是以 中原为中心的,其治水足迹踏遍中原大地,在“西起卢氏花镇 里、陕州马河社、灵宝城西、嵩山三涂山、渑池西北,中经 登封的长水镇、禹县禹山、汝南济桥、杞县的旗城、兰考的 铜瓦厢,东到开封的禹王台等地,都建有禹王庙。此处还有 淮渎庙、济渎庙等等”⑨。由上我们可以说,夏人发祥兴盛 于伊洛河流域的“豫西说”可以成立。
从地域上看,晋南、豫西皆属于中原地区,故可以说 夏人兴盛于中原。以伊洛河流域为中心的洛阳盆地及其周边 地区包括晋南是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夏人的政治中心在嵩 山附近的登封、禹州一带。
二、夏人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夏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民族族称和具备狭义民 族特征的真正民族。夏人通过联姻、治水、战争、迁徙等方 式,不断融合其他部族邦国,凌驾于“天下万国”之上,夏国 家空前强大,夏族民族意识觉醒,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
部族联姻
夏人先祖鲧与禹在中原一带与有莘氏、涂山氏联姻是 其发展的起点。如《帝王世纪》曰:“鲧,尧封为崇伯,纳有 莘氏女,日志,是为修已。”“生禹。”⑩禹时,姒姓夏人的 另一个通婚部族是涂山氏。禹之妻涂山氏所居之涂山亦当在 河南嵩县境内。部族联姻是远古部族发展的基础,夏与有莘 氏、涂山氏联姻是其融合发展的基础。
鲧禹治水
夏人的大发展开始于鲧、禹治水之时。面对跨邦国跨 区域的浩大治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