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儿留置PICC的应用
冯惠霞王瑞静焦菲菲(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8)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2) 20-0036-02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白血病患儿置管的护理。 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原理对50例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进行护理。结果经过 循证护理,减少了 PICC置管期间文献报道中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 PICC的留置时 间。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白血病患儿循证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catheter care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Methods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re of 50 cases ofPICCcatheters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Results After the evidence-based care,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during thePICCcatheter to extend the
retention time of the PICC.Conclusions Evidence-based care can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for children with leukemiaPICCcatheter.
【Key words】 IndwellingPICC Children with leukemia Evidence based
nursing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新观念,即遵循科学证 据的护理,应用当前所能获取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临床 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对患者实施护理[1]。我科于2007年 3月?2011年6月对50例白血病患儿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其效果满意,现报 告如下。
对象均为白血病患儿,男30例,女20例。其中急淋38例,M2 5例, M5 7例。患儿年龄最小1岁2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5岁,均选用美国 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规格为3Fr。其中留置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2个月。
均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确定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患儿家长对PICC的认识。②患儿的ffi合。③日常护理和健康教育。 ④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⑤院外自我维护。
2查询求证相关资料
2.1PICC的优势①所冇化疗药物都损伤血管,联合用药损伤更重。据报 道,48.4%的化疗药物本身即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药物外渗,即使保证静 脉穿刺一次成功仍存在外渗的可能,而且化疗药物与组织DNA结合,使坏死组织 较难自愈[2, 3]。②PICC导管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冇 资料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为ImL八nin,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mL/min,化疗药物 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③降低副反应,化疗 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减 轻了病人恶心、呕吐的现象及白细胞下降的程度。
2.2患儿配合①血管细,不清晰,走行不规则,给穿刺技术造成一定的难度;②患儿 对针输液的恐惧和抵触;③患儿家长对患儿的关爱和对疾病的扪忧。稳定患儿和 家长的情绪,是确保穿刺成功的关键。
2.3置管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管口周围皮肤感染的预防
针对引起PICC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综合有关的护理对策,主要以预防 为主。主张置管24h内换药一次,并每周更换穿刺部位敷料2次,敷料卷边或污染 时及时更换。换药时,用络合碘由内向外消毒3遍,上下直径约20cm。使用规格 10cm times;12cm的透明敷料贴膜,可直接观察到穿刺部位皮肤,固定牢靠,且防 水防菌,比纱布敷料更换频率低。换药时,局部皮肤及留在体外的导管成严格进行 消毒。
导管移位的预防
由于穿刺肢体活动,PICC导管易发生进管和脱管。采用改良的固定方式 优于传统的“S”型固定方式,能大大的降低导管进管及脱管的可能性。其具体操 作方法是:将外留导管拉至水平与手臂成垂直位置后,再向斜下方拉直,增加导管 进出的阻力,同时减少了受手臂屈伸肌肉牵拉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导管进管及脱管 的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