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曲唱词美学品格的再思考
戏曲唱词在戏曲演出中占有重要位置。过去一些戏剧故事能广泛流
传,和戏曲唱词的琅琅上口,妇孺皆能懂其意,品其味,并具有相当高的
美学品格有着重耍关系。好的唱词往往可跨越时空界限,产生极高魁力。
可什么是好的唱词,其美学品格到底是什么?一段时间内,有人似乎觉得
戏曲唱词是高层次的欣赏,是诗的化身,唯写得高雅或者唯美才是水〒,
没有“典雅”似乎就是白开水。求深求美求华丽成了创作上的一道亮丽的
风景。这种倾斜使一些专家惊呼:有的唱词我们都费解,观众怎么能懂?
听不懂就产生不了戏剧效果!
宂竟什么是美、是高雅呢?为什么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洪湖水呀
浪打浪”能广泛传唱,改成秦腔也能招人喜爱。李瑞芳唱的“阳春儿天……”
至今还在田间地头吟唱。《血泪仇》里“看起來你就不是好皇上,无道
的昏君把民伤……”有人认为粗俗,看不上眼,但这正是王仁厚这样的人
说的话,所以至今还在流传。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诗仙李白的“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是明白如话,可成为千古绝唱,宂其原因,不能
不让我们再思考。
思考之一:浅和深的辩证
这里说的浅,不是浅露,也不是一碗白开水,更不是深奥难懂的反义
词,而是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懂,但含义很深,耐人寻味。这里说的深
则是看去雅,却让人费解的词儿,是看去高雅难脱俗套。李渔曾说:“能
于浅处见冰,方是文章高手。”王安石也说:“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
却艰辛”。苏东坡也说:“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所取者,自然也。”
这些艺术大师用他们的真实体验,道出了词句的创作真情,王安石和苏东
坡虽谈的是诗词,但道理是一致的,剧作者既应该凝千古于胸臆,聚百感
于笔端,以精炼的文字,隽永的意境,创造出感人至深的唱词,乂要从生
活出发,写出其真性情。为了典雅而典雅,刻意雕琢,一心粉饰,写出的
唱词,自认为高雅,却必然苦涩艰深;自认为通俗易懂,却满纸粗话俗语,
让人感到俗不可耐。有人说唱词有本色派和文采派之分,文采派专事高雅。
其实不管是什么派,唱词是让人懂的。诸如人们所推祟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也是从人物性格出发,写得浅近易懂。大家闺秀
莺莺一段唱:“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
土气息,泥滋味。”这些比喻明白如话,如泣如诉。还如王实甫的千古绝
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也是形象化了的语言,
寓典雅于通俗,寓文采于自然,通晓明白,淸新隽永。当然,要求浅近不
是说不要文采,而是首先要易懂、准确、达意,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发挥
作者的冰智,让字字珠玑,句句生辉。
唱词的词采应该是典雅而不雕琢,恬谈而有深味。因为戏不仅仅是为
专家学者看的,主要是让许多没有卸掉文盲和科盲帽子的农民看的,所以
应贵浅不贵深。诚然,现代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文化水平提高了 的人们仍喜欢欣赏的是词的潜在美,而对那些雕琢难懂的自以为是高层次
的东西并不欣赏。
就是写给专家看的戏,也应让专家等文化层次高的人能品到原汁原
味,看到朴实美。当然,这里说的浅近,不是一味追求自然,没有了唱词
固有的回还美,重叠美,对称美,音韵美和诗的意境,而是要作者把在生
活屮捕捉到的感情涟漪,用浅近易懂的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加工提炼了
的词。一味强调词的刻意雕琢,会让人感到味若嚼蜡,反而失去了固有的
美的风米。
诗和词都是讲宄美的,在要表达的空间、时间、形态、色彩、范围、
距离诸方面都讲究诗情画意。但诗求含蓄,词求明快。诗可经反复吟诵,
咀嚼其味;词则是一次性艺术,必须让人一听就懂,拙以为在追求诸美的
基础上应把准确、明快、浅近放在第一位。
思考之二:形象的捕捉和追求
常听人说:听一段好的唱词,如饮美洒,如遇春风,能使人心旷神怡。
宄其美学品格,主要是这些唱词多具有形象美,能唤起人的联想,给人一
种美的欣赏,使人听之忘情,观之动容。有个写穆桂英的剧本,写到穆桂
英被气走时的唱段为:“只见那孤雁南归,寒鸦栖巢,风吹秃技,霜叶枯
草一片萧瑟,满目凄凉,孤城落日照荒丘。桂英纵有千张口,也难吐尽心
头忧。为何赤心不明鉴?为何热血付东流?为何忠心遭诅咒?为何报国志
难酬?欲回头气难受,落日余辉遮不住满脸羞,回山寨心担忧。志未酬, 怎罢休。”这里一连申形象的景物描绘,组成一组画面,用排比句把心理 外化出来,使人听之可见,观之可感,又明白地交代了穆桂英此时此地悲
愤忧虑的思想感情。这正像王实甫笔下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天、地、风、雁组成一组
秋色图,而点出了离人泪,景情交融,哀景哀情,让人观之叫绝,听之动
容。还有像梁祝戏屮的“十八相送”,把鸳鸯成双、牛郎织女的比喻和井
中照影、观音庵中堂拜等一连串的形象化的动作串人唱词,给人产生联想。
这些虽是戏曲唱词的个别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