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的药物治疗 禁饮食; 静脉营养; 应用广谱抗生素; 积极治疗心血管系统原发病。 停用血管收缩药(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应用肛管排气缓解结肠扩张; 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罂粟碱30 mg,肌肉注射,1次/8 h,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zg,静脉滴注,1次/d;或丹参30~60 ml加入250~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2次/d。疗程3~7 d,少数患者需2周; 持续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监测,直到病情稳定; 若患者腹部触痛加重,出现肌紧张、反跳痛、体温升高及肠麻痹,表明有肠梗死。需立即行手术治疗。 AMI的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可经导管选择性注入尿激酶20万U、罂粟碱30~120 mg。同时配合全身抗凝及扩张血管药物的应用; 机械性清除栓子:可用导管抽吸栓子和血栓,或者用器械清除栓子和血栓; 其他:术中给予解痉荆、用血管内保护器、置入支架等。 CMI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成功率 单纯球囊扩张术: 疗效有限,术后6个月内复发狭窄率达60%~70%; 置入支架: 治疗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狭窄宜首选球囊扩张式支架。 介入治疗肠系膜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0%~95%,临床有效率80%~95%。并发症发生率o0A~10%。随访3年以上的通畅率为82-89%。 缺血性肠病的手术治疗---禁忌症及手术方式 年老体弱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同时未发现肠坏死迹象者; 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病变广泛,预计手术效果差者。 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 肠系膜上动脉远端与右髂总动脉侧侧吻合术; 动脉移位手术; 血管移植动脉搭桥手术。 缺血性肠病 消化内科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中国专家建议纲要 腹部血管解剖学 缺血性肠病定义、流行病学 缺血性肠病病因、病理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病辅助检查 缺血性肠病诊断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结肠血供分布图 中结肠动脉和左结肠动脉在脾曲吻合,呈Griffiths点,此点的血管发育常不全或缺如,故而此处缺血易发。而且进入结肠的动脉多为终末动脉,血管网不丰富,结肠更易缺血。 缺血性肠病定义 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 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流量减少,均可发生本病; 常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发生,最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 缺血性肠病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尤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 我国90%IC患者为老年患者(≥60岁); 本病可发生于小肠及结肠的任何肠段,多见于左半结肠,尤其是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为主,约占80%。 缺血性肠病病因 血管阻塞性缺血 非血管阻塞性肠缺血 肠腔细菌感染性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缺血性肠病病因 缺血性肠病病因———血管阻塞性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见病因,病变动脉的横径缩小至正常的2/3以下,就会出现缺血;多发生于大血管,如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开口的2cm以内;肠系膜下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闭塞,但侧枝血供丰富,较少出现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 管腔较粗,从腹主动脉斜行发出,栓子极易出现栓塞,如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后栓子、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搭桥术后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血流缓慢、高凝,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缺血性肠病病因———非血管阻塞性缺血 约占缺血性肠病的50%; 发生与肠壁的血流急剧减少有关,多由于体循环紊乱引起,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大出血、败血症、重症胰腺炎、严重脱水、心律失常,血管收缩药或强心剂过量; 休克时内脏血管床 关闭20%,保证重要脏器供血 交感神经及儿茶酚胺可使内脏小动脉括约肌收缩 肠道血管痉挛 肠道血流量减少,诱发肠壁缺血 缺血性肠病病因———肠腔细菌感染性缺血 肠道内有致病菌存在; 肠道缺血时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防御能力下降; 上述原因从而使细菌侵入肠壁,形成急性炎症,甚至坏死、穿孔。 实验研究也证明在血管阻塞性缺血后,同时加用抗生素管理,动物可不产生休克或避免不可逆的休克。 缺血性肠病 ---病理学 可发生于全肠道,以左半结肠多发,尤其是降结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七章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ppt VIP
- 考研真题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820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VIP
- 中石化油品储运鉴定试题库——初 级 工.pdf VIP
- 探测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docx VIP
- 2025上海松江区工作者招聘76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全面发育迟缓诊断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0年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地市级).pdf VIP
- 试算法计算调洪演算程序.xls VIP
- 小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化弱电系统培训资料,大量系统图与实例图.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