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听觉与化学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嗅球对前脑的输出 味 觉 概述 味觉感受器-味蕾(taste bud) 味觉转导的膜机制 味觉中枢机制 概述 Taste / flavor 酸、甜、苦、咸、鲜 味觉功能: 1 监测食物的摄取 2 调制涉及体内营养和代谢的化学物质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味觉感受器——味蕾 舌乳头 轮廓(环状)乳头 叶状乳头 真菌状乳头 丝状乳头(无味蕾) 味觉地图?——NO 单个味蕾对所有味道都有反应; 某些位置对某种味道更敏感 味 蕾 存在于口中或体表 I型细胞 支持细胞 II 型细胞 受体细胞 III型细胞 突触前细胞 基细胞(IV型细胞):不断分化为味觉细胞的上皮细胞 味细胞 亮细胞 三类主要的味蕾细胞 味觉转导的膜机制 膜的去极化 1. 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K+, Na+, Ca2+) 酸味 、咸味 2. 细胞内第二信使(G蛋白、 K+通道) 甜味 、苦味、鲜味 味觉受体 T1R家族 (GPCR III型) T1R1;T1R3;mGLuR:鲜味 T1R2;T1R3:甜味 T2R 家族(GPCR I型) 25种受体 基因敲除小鼠对不同味道的检测 T1Rs和T2Rs 介导的信号转导 TRPM5 电压门控Na+通道 ATP 离子通道介导 酸味: ASIC;HCN PKD1L3+PDK2L1 (TRP家族) 其他 咸味 ENaC 其他 对其他“味道”的检测 辣味:辣椒素(capsaicin) 受体:TRPV1 痛觉和温度(热,52度) 清凉味:薄荷醇,樟脑 受体:TRPM8 (26度) 涩味:蛋白凝固,触觉 一个味细胞只表达一类受体 (1) T1Rs:绿 (甜味;鲜味) T2Rs:红 (苦) (1) (2) T1R3 三种种乳头 T1R2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T1R1 菌状乳头 甜味T1R2-T1R3 鲜味 T1R1-T1R3 (2) 激活一类味细胞足以产生味觉行为 人 hT2R16 基因 (苯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苦味) 转基因小鼠觅食行为 T2R 苦味细胞(蓝) T1R2 甜味细胞(红) 味觉中枢机制:味觉传递通道 面神经(VII): 与舌前味蕾相连 舌咽神经 (IX):与舌后味蕾相连 迷走神经 (X): 支配软颚表面和食道上 部味蕾 味觉中枢通路 来自舌头和口腔不同部位的味觉信息由三对脑神经传递至延髓 味觉神经纤维进入延髓内味觉核团 核团发出神经纤维与丘脑神经元形成突触,投射至大脑皮层。 味觉编码模型 味觉外周编码: 不同细胞检测不同味道 一类细胞足以引起味觉行为 味觉中枢编码: 初级味觉神经纤维/味觉中枢神经元: 对某种味道反应最强 对多种(3-4种)有反应 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 味的相互作用 味觉疲劳:受体脱敏,受体转位,受体构象变化,味细胞死亡等 相乘效应(synergistic effect) 抑制效应(suppression effect) 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嗅觉-味觉相互作用 嗅觉参与味感(flour)的形成 某些嗅觉分子改变味道感觉 中枢神经内整合 风味的形成 味蕾兴奋时候,味觉感受器引起的神经发放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味神经 气味信息:嗅神经 三叉神经:刺激性气味 质地,温度激活的神经元传递的信息 视觉信息:视神经 杏仁核,前额叶皮层 总 结 毛细胞是声音的感受器细胞 基底膜的机械性调谐使听觉传入纤维的反应具有频率选择性 盐和质子(酸)直接作用于味细胞上的离子通道,产生感受器电位 糖、氨基酸和苦味化合物结合于味细胞上的G 蛋白偶联受体 * * * * * * 三 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 听觉中枢传导通路 强度编码 音调(频率)编码 空间编码 中枢听觉系统的主要核团和通路 听皮层 内膝体(腹背内侧核) 下丘(中央、中央周围、外侧核) 外侧丘系 上橄榄核(内侧、外侧、斜方体、橄榄周围核) 耳蜗核(背、前、后复核) 耳蜗 听神经 声音强度的编码 神经元发电频率 兴奋的神经元数目 声音频率(音调)的编码 听神经纤维发放的频率特性:特征频率(最敏感的频率)与听神经纤维在基底膜上的起源部位有关:特征频率高的神经纤维发源于耳蜗底部,而特征频率低的神经纤维则发源于耳蜗顶部——音调拓扑图 听神经纤维发放的时间特性:只能在声音刺激的正相才会产生发放 相位锁定(phase locking):在刺激频率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