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 “聚落范型”的三亚乡村风貌指引
李晓晖,缪杨兵,谷鲁奇,万雍曼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环境品质提出了“生态宜居”的更高要求,乡村风貌是环境品质的外在表现,
如何管控和指引是重点。如果照搬城市经验,往往使乡村风貌走向 “趋同”或 “异化”的极端,丧失乡村
的传统 “基因”。本文以近期开展的三亚乡村风貌指引工作为例,从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演化的
内在规律出发,将三亚一百多个村庄归纳成滨海型、平原型、滨河型以及山地丘陵型四种 “聚落范型”,
以此为基础,对构成和感知乡村风貌的主要空间关系和要素,包括宏观聚落形态,中观公共空间,微观院
落和建筑单元等进行分类指引,探索建立了一种遵循乡村风貌形成和演化规律、因势利导的风貌指引和管
控途径。
关键词:乡村风貌,聚落范型,三亚
1 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乡村空间环境品质的要求,从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村容整洁”提高到了“生态宜居”,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的更高追求。乡村风貌不仅要体现外在的整洁,更要凸显内在的宜居,展现乡村生活
的独特魅力和品质。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工
作,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相比之下,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落差仍然显著,
风貌问题尤其突出。一是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新建建筑体量大、高度高、色彩艳丽,破坏山
体、河流、林田,打破了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二是地域特色逐渐消失,传统建
筑大量被拆除,新建建筑风格杂乱,彩钢瓦、罗马柱泛滥,私搭乱建多;三是村庄公共空间
被蚕食,村庄建设强度不断提高,新增建设挤占传统的社区休闲空间。
针对乡村风貌问题,三亚近年来投入了不少力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类乡村风貌
整治工作主要参照城市风貌营造的经验,以要素系统为重点,如街道界面、出入口及主要路
径、建筑形式和色彩、天际线、广场和绿化空间等,通过选取一些试点村,集中进行一次性
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这种模式虽然短期见效快,但受当时流行的材料、工艺、施工等技
术条件影响大,容易出现风貌 “趋同”与 “异化”两种极端。如果采用标准化的整治模式,
所有试点村按照一个标准来改造,到处移植雷同的建筑立面样式、景观形式等,“千村一面”
就在所难免;如果强调 “一村一品”,特色塑造,让不同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与,又容
易出现纷繁芜杂的失控状态,形成“千村千面”的景象,使整个区域的乡村风貌失去地方性
和乡土气息。另外这种模式在可持续性和后续维护方面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后期新建、加建
行为难以有效管控,偏城市化的景观也很难得到高水平的维护,短期形成的整洁村容逐渐又
走向混乱,几次 “手术”下来,乡村风貌的传统 “基因”反而逐渐消逝。
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简单照搬了城市经验,没有考虑到乡村聚落的特点,没有
深入研究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演化的内在规律和法则。乡村不同于城市,聚落规模、
体量、尺度和形成演化的内在逻辑都与城市大相径庭,乡村风貌的影响因素、构成要素和感
知途径也不一样,因此对乡村风貌的管控、指引和提升,必须回归乡村本身,从认识和理解
乡村聚落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做起,抓住关键要素,顺势而为,最小干预,久久为功。
2 乡村风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及三亚的表现形式——聚落范型
2.1 乡村风貌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乡村有其独立的内在逻辑,是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社会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
[1]
产物。集聚规律下的城市空间追求机械效率,经年累积的乡村空间体现天人合一。 乡村风
貌是乡村发展内在逻辑的外在体现。乡村风貌的基本规律体现在时间维度上的自然环境、社
会人文、生产方式的综合效应。自然环境是本底资源,生产方式体现人地相互作用,社会人
文反映精神诉求,最终上升到我国传统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1.1 乡村所在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乡村风貌形成的本底性要素。从影响方式看,自然环境提供了乡村聚落所需
的空间容器,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要素,不仅影响着乡村聚落的位置、规模、形
态、分布,也关系到乡村的屋宇形势、材料、结构等。例如,降雨量的大小与屋顶形式相关;
北方村落朝南开大窗保证冬季日照,海南、广东多数窗户较小以减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轨道交通引导下的东京都市圈新城建设经验 ——对武汉都市圈的借鉴.pdf
- 贵阳市轮椅过街无障碍通行现状及其对策分析.pdf
- 国际航空城发展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pdf
- 国外空间规划体系特点及启示——基于两个典型样本的剖析对比.pdf
- 国外联合居住社区运营模式对我国共享社区的借鉴.pdf
- 哈尔滨市社区健步空间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docx.pdf
- 海岸带小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探讨 ——以霞浦县为例.pdf
- 行动导向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创新探索——以杭州新叶村为例.pdf
- 行政区划调整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pdf
- 行政区住房和社区发展规划编制探索——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docx.pdf
- 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对策研究——以黄石市阳新县“南市渔歌”田园综合体为例.pdf
- 基于“生活圈”的云南山区乡村道路建设研究——以富民县综合交通建设规划为例.pdf
- 基于“双修”理念的工业型小城镇综合整治规划——以湖州市织里漾西集镇为例.pdf
- 基于“乡愁经济理念”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浙江西畈村为例.pdf
- 基于ES方法的“乡村生态社区”规划模式探索——以桐庐健康小镇太阳山区块 田园小镇规划为例.pdf
- 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全球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及规划探讨——以珠三角地区为例.pdf
- 基于百度指数的粤港澳城市网络研究.pdf
- 基于比较视野下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docx.pdf
- 基于不同视角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研究.pdf
-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乡村空间优化研究 ——以大连市星台镇为例.docx.pdf
最近下载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 研发领料单模板.docx VIP
- 辽宁省技工学校审批表.doc VIP
- GB 26501--2011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pdf
- 施工放样报验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