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脑干损伤(Brain stem injury) 概念:直接发生的脑干损伤,为原发性脑损伤最严重的类型,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占重型颅脑损伤5-7%,死亡率高30-70%,致残率高,预后差 伤因:创伤过程中,脑干与小脑幕、斜坡或枕大孔骨质撞击;旋转性损伤;挥鞭样或传导样损伤伤及延髓 病理:轻重不一,脑干神经组织结构紊乱、轴突裂断、挫伤或软化等 临床表现: 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 瞳孔及眼球位置:瞳孔不等、极度缩小或大小多变,对光反应无常。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 锥体束征:病理反射、肌张力增高、中枢性瘫痪等锥体束征以及去大脑强直等 生命体征:呼吸不规则或次数减少,甚至需要辅助呼吸;体温调节功能障碍,高热;血压波动或下降;脉搏细弱 交叉性瘫痪 其他: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 原发性脑干损伤-诊治 诊断依据: 伤后持续昏迷12小时以上,兼有去大脑强直或双侧锥体束征;生命体征紊乱;瞳孔不规则或多变;CT、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伤灶具体部位和范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治疗 早期在排除继发性脑损伤基础上,抗脑水肿、抑制痉挛性抽搐,应用促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预防合并症始终是脑干损伤治疗的重要环节 下丘脑损伤(hypothalamus injury) 单纯损伤罕见,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 临床表现: 睡眠、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受伤早期的意识或睡眠障碍,下丘脑后外侧区网状激活系统 体温调节障碍:高热或低温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循环呼吸紊乱:BP升高、心率加快,急性肺水肿 糖代谢紊乱 诊断:临床为主,CT、MRI, 三脑室周围可见出血 治疗:同脑挫裂伤;尿崩症,治疗消化道出血等 弥散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概述:加速性旋转暴力致白质纤维轴索断裂。病变可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小脑或脑干。显微镜下所见为轴突断裂的结构改变。可与脑挫裂伤合并存在或继发脑水肿,使病情加重,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50%,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 病理:神经轴索聚集区,如胼胝体、灰白质交界处、内囊和基底节、小脑、脑干,显微镜下见轴缩球(伤后12小时出现2周增多,持续2月)。分为三级:I 级:轴索聚集区轴缩球,胼胝体和矢状窦旁白质区;II 级:在I 级基础上,胼胝体出血;III级:II 级基础上,脑干上端背外侧出血灶 弥散性轴索损伤 无论CT或MRI,均不能显示受损的轴索 CT扫描可见大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域或三脑室周围有多个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 MRI优于CT,在DAI急性期,出血灶(短T1短T2)非出血性病灶(长T1T2) 弥散性轴索损伤 临床表现: 受伤即刻发生的长时间的严重意识障碍是DAI的典型临床表现。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预后差。罕见轻型者可有清醒期 瞳孔及眼球位置:部分患者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同向凝视、向下凝视 其他:锥体束征、生命体征 诊断 伤后持续昏迷(6小时);CT显示脑组织出血或正常;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状况差;无明确结构异常的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创伤后弥漫性脑萎缩;尸检见特征性病理改变 学者认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最严重的DAI,而脑震荡属于轻度DAI 治疗:同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 预后:致死率高(64%),致残率高,植物生存 分类-继发性颅內血肿 颅内血肿是继发性脑损伤一种,发生率占闭合性脑损伤的10%,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 硬膜外 硬膜下 脑内 脑室内 后颅窝 多发性血肿 根据伤后出现症状时间分为 急性血肿(3日内) 亚急性血肿(3日至3周) 慢性血肿(3周以上) 特急性(6小时)、迟发性血肿(伤后CT无,复查时出现) 硬脑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发生率:占颅内血肿30-80%,急性86.2%,亚急性10.3%,慢性3.5% 部位:颞部、额顶、颞顶部多见 原因: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颅骨骨折;无骨折者因脑膜与颅骨分离,脑膜表面小血管被撕裂 出血来源: 脑膜中动脉撕裂,占大多数,(85%) 硬膜窦撕裂(上矢状窦、横窦) 板障静脉或导血管 脑膜中静脉、后动脉 硬脑膜外血肿-临床 意识障碍: 原发性脑损伤较轻,早期无意识障碍,血肿致意识障碍,清醒-昏迷 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昏迷-清醒-昏迷。“中间清醒期 (lumid-interval)” 原发性脑损伤重,无中间清醒期,昏迷进行性加重,无“意识好转期”。 颅内压增高症状:昏迷前或意识好转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或Cushing反应 神经系统体征:原发性脑损伤或血肿压迫功能区出现局灶性体征 脑疝体征:瞳孔、锥体束征、生命体征 硬脑膜外血肿-诊治 诊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