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2 人工降低水位法 1.降水方案设计 1.1 降水增加边坡和坑底稳定的原理 基坑降水是一种有效的加固地基的方法。第2层土含水率在饱和状态中,土壤固结程度很差。采用井点降水后,地下水位降低,使得下卧层承受垂直附加应力,下卧层的有效应力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增长,相应的土体抗剪强度也逐渐增长。对降水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其含水量因降水而显著减小,其重度从浮重度提高到饱和重度,这部分土层在增加的自重应力作用下逐渐固结,土体抗剪强度相应增长。由于第2层淤泥的透水性差(渗透系数为0.000711m/d),持水性较强,用一般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降水效果较差,选用电渗井点对土起疏干作用,使水排出。 §7.2 人工降低水位法 2.电渗井点施工方案 2.1 井点设备及布置 电渗排水量利用井点管(轻型井点本身作用阴极沿基坑(槽、沟)外围布置;用钢管(直径50-70mm或钢筋直径25mm以上)作阳极,埋设在井点管环圈内侧1.25米处,外露在地面上约20—40cm,其入土深度应比井点管深50cm,以保证水位能降到所要求的深度。阴阳极本身在的间距,采用轻型井点作阴极一般为0.8—1.0m,并成平行交错排列,阴阳极的数量宜相等,必须时阳极数量可多于阴极数量,阴、阳极分别用BX型铜芯橡皮线或扁钢、钢筋等连成通路,并分别接到直流发电机的相应电极上,如图所示。一般常用功率为9.6-55kW的直流电焊机代替直流发电机使用。当通电后,应用电压比降使带负电荷的土粒向阳极方向移动(即电泳作用),带正电荷的孔隙水则向阴极方向集中产生电渗现象,而在电渗与真空的双重作用下,强制粘土中的水从内向外流以入井点管附近积集,由井点管快速排除,使井点管能保持连续抽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而电极间的土层则形成电围幕,由于电场作用而阻止地下水从四周流入坑内。 §7.2 人工降低水位法 2.2 井点埋设与使用 电渗井点埋设程序一般是先埋设轻型井点,预留出布置电渗井点阴极的位置,待轻型井点降水不能满足降水要求时,再埋设电渗阳极,以改善降水性能。电渗井阳极埋设与轻型井点相同,阳极埋设可用75mm旋叶式电钻钻孔埋设,钻进时加水和高压空气循环排泥,阳极就位后,利用下一钻孔排出泥浆倒灌填孔,使阳极与土接触良好,减少电阻,以利电渗。如深度不大,亦可用锤击法打入。钢筋埋设必须垂直,严禁与相序阴极相碰,以免造成短路,损坏设备。使用时工作电压不宜大于60V,土中通电的电流密度宜为0.5-1.0A/m2。为防止大量电流从土表面通过,降低电渗效果,减少电耗,应在不需要电渗的土层(如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的阳极表面涂二层沥青绝缘;地面应使之干燥;并将地面以上的部分的阳极和阴极间的金属或其他导电物处理干净,有条件时亦涂上一层沥青绝缘,以提高电渗效果。电渗降水时,为清除由于电解作用产生的气体积聚在电极附近及表面,而使土体电阻加大,电能消耗增加,应采用间歇通电方式,即通电24h,停电2—3h,再通电。 §7.2 人工降低水位法 2.3 电渗井平面布置 ①电渗井点管布置:沿基坑四周布置@1200,阴阳极平行交错排列,阴阳极间距1.25m,用钢筋Φ25或钢筋Φ45作阳极,布置在内侧; ②井点管选用5m长,滤管1.2米,埋设深度6.2m; ③井点管数量:总长度约440m,440/1=440根。总管约440m ; ④选用7台水泵3BA-9离心式水泵,7台W-6型真空泵。7台直流电焊机13KW,或三台直流电焊机26KW。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7.1概述 ③ 排水引起新的补给 长期排水,由于排水漏斗破坏或改变了地下水天然状态,因此不仅可以造成地表水的渗入条件,而且各含水层之间会出现新的补给排泄关系或涉及新的补给水源。 3 涌水量的预测 准确预测地下工程的涌水量,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排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预测涌水量的方法主要有: (1) 水文地质比拟法 此法建立在相似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地下工程涌水量的资料,对新设计地下工程的涌水量进行预测。 (2) 涌水量与水位降深曲线法 此法的实质是根据三次抽(或放)水试验资料来推测相似水文地质条件地段新设计地下工程的涌水量。为了得到满意的结果,试验的最大降深应尽量增大,因为一般预测降深值不能大于试验最大降深值的2~3倍。 (3) 地下水动力学方法 地下水流向集水建筑物的涌水量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地下工程涌水量的预测。 §7.1概述 只要搞清了计算地段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工程的具体条件,取得的参数较精确,选择相适应的计算公式,一般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地下工程系统较一般供水工程复杂,其涌水量往往有季节性变化。因此有时预测值与实际涌水量相差较大,建议上述方法同时使用,相互补充作出合理评价。 §7.2 人工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4年9月23日-24日辽宁沈阳要点.PDF VIP
-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精要.pdf VIP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教学设计6.doc VIP
- 硫磺制酸转化工段工艺的设计说明.doc VIP
- 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施工详细方案.docx VIP
- DP-30电梯主板使用说明.pdf VIP
- 2025年地磅员面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第十一章 主观的诗与客观的诗——中西文学比较.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统编版秋季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新课标).docx
- 兄弟 HL-1118 HL-1208 HL-1218W 黑白激光打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