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116例临床疗效观察.docx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116例临床疗效观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116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微 陈体辉 罗玉辉(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646000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头孑包I 代?头孑包III代+抗厌氧菌抗牛素静滴,联合中药柏黄牡丹汤内服、中药虎藤酱翘 汤保留灌肠、中药四黄消肿散封包外敷下腹、电磁波腹部照射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116例,观察疗效。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痊愈43例,占37.1%;显效56 例,占48.3%;有效13例,占11.2%;无效4例,占3.4%,总有效率为96.6%。 2.临床局部体征疗效痊愈35例,占30.2% ;显效43例,占37.1% ;有效32例, 占27.6%;无效6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8%. 3.中医症状疗效痊愈57例, 占49.1%;显效38例,占32.8%;有效21例,占19.8%;无效0例,占0, 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局部体征有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盆腔炎性疾病柏黄牡丹汤虎藤酱翘汤四黄消肿散疗 效 【中图分类号1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1752(2012)07-0026-02 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牛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 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1]。 好发于性牛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盆腔炎性 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验 证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治疗木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是治疗 盆腔炎较为有效的措施⑵。木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16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 年龄22岁?50岁之间已婚妇女。其中21例患者既往患盆腔炎性疾病,16例 有阑尾炎病史。采用宫腔节育器避孕者33例,继发不孕者9例。其中43例患 者认为发病无明显诱因;28例近期有宫腔操作史,16例近期有流产史;24例 有妇产科手术操作史;5例有经期性生活史。 1.2诊断标准 1.2.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美国CDC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结合《妇产 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第7版)、《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5月第2 版)相关内容制定。1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症状及体征:下腹痛、高热、白带 增多等。下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可伴有下腹部坠胀、腰舐部酸 痛等。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差。有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 张。妇科检查:阴道充血、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和附件区压痛。 辅助检查:B超提示盆腔枳液或附件包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增 高、反应性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白带常规检查清洁度II? IV, BV ( + ) / (-);阴道或子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可有异常或检岀 病原菌。 1.2.3中医(湿热淤结证)辩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试行)?》(郑筱庾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中医妇 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4年版)的有关内容制定标准如下:① 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 定(和/或腰紙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②次症:经期或劳累后腹痛加重, 月经增多或经期延长,神疲乏力,小便黄,大便燥结或澹而不爽。③舌脉:舌 质暗红或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1.3治疗方法 1.3.1抗生索治疗 头砲I代?头砲III代+抗厌氧菌抗生素静滴:头砲菌素2g静滴ql2h+ 替硝卩坐0.4静滴ql2h, 7?10天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有发 热者,加用穿琥宁注射液400mg静滴,qd, 2?3天。 1.3.2中药内服 中药方剂柏黃牡丹汤组成:枳实12g、酒大黃12g、黃连6g、醋延胡索 10g>桃仁:LOg、牡丹皮10g、冬瓜仁10g、隸炒苍术10g、红花20g、地龙10g、 炒川楝子:LOg、黃柏12g。500ml开水泡5分钟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一日一 剂,7?10天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 1.3.3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方剂虎藤酱翘汤组成:半枝莲15g、虎杖15g、败酱草15g、白花 蛇舌草15g、草红藤15g>连翘10g>路路通15g>五灵脂10g。水煎取汁100ml, 冷至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