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优化策略研究_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docxVIP

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优化策略研究_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7 85 第32卷第10期(上 2016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第10期(上 2016年10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 ileng Un 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 il^iorii Vol.32No.10 Oct 2016 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 刘洋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小城镇发展历来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跨域发展和急剧变迁,我国城镇化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位于责州省黔南州的三都水族县地处偏僻、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且开发较晚,人口 质量不高、民族观念保守,加之工业化程度低、受周边大中城市的拉动力不大,境内丰厚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 文章从三都县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难及资源优势出发,提出在新的战略机遇下,三都县应从资源利用、规划先行、设施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优化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新常态;小城镇;优化策略;三都县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6 10-0085-03 DOI:10.13398/ki.issn1673-260x.2016.19.032 收稿日期: 收稿日期:2016-06-22 基金项目:责州省2014年软科学研究项目(黔科合R字〔2014〕2030号)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突出的欠开发、欠发达省份,目 前全省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 1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7.57% (2016年),高于省内平均城镇化率.①但由于区域城 镇发展规划不完善,黔南州城镇化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区域 内城镇化发展方式不科学,发展水平不均衡.三都水族自治 县(以下简称三都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是全国唯 —的水族自治县.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 ―、人口质量偏低和民族观念落后等因素,境内丰厚的资源 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文章从三都县小城镇发展的现 实困难及资源优势出发,提出在新的战略机遇下,三都县应 利用自身的资源特征适应新常态,使小城镇的发展得到优 化和促进. 1三都水族自治县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困难 三都县东临榕江县和雷山县;南接荔波县;西界独山县 和都匀市;北连丹寨县,为贵州省11个自治县之一,距省城 贵阳市23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都匀市85公里,全县总面 积2383.6平方千米.县境内居住着汉、水、布依、苗、瑶等14 个民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1年,三都全县总人口 为36.0378万人.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全国人 口 35万余人,三都县境内约23.75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65.93%.三都县现辖10个镇、11个乡,分别为三合镇、大河 镇、合江镇、丰乐镇、普安镇、都江镇、中和镇、周覃镇、廷牌 镇、九阡镇、交梨乡、拉揽乡、打鱼乡、坝街乡、羊福乡、巫不 乡、水龙乡、塘州乡、三洞乡、恒丰乡、杨拱乡,县人民政府驻 三合镇.县境内人口分布特点为北部多,中西部次之,南部再 次,东部和东南部最少,人口密度以普安区居首.由于地处偏僻、自然条件特殊,且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小城镇发展的 动力约束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自然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 三都县小城镇发展受地域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制约. 土地呈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丘陵面积大、岩溶地貌分布 广,山地占98.74%,水域占1.26%;虽然“地广人稀”但土地 质量差,全县耕地面积仅18万亩,人均占有的质量较高耕 地不多,经济发展一直以农业为耐以生存的基础,不利的自 然条件严重影响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典型的高山丘陵 地域下,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区 域边缘性和山区内的分散性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高度分 散的影响下又进一步扩大,受自然条件的分割,城市专业化 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很大局限,从而形成对三都县小城 镇集聚发展的制约. 1.2工业化程度的约束 工业发展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但三都县工业布局未进行统筹的规划,现状主要分布于三 合镇、交梨乡、中和镇、周覃镇、丰乐镇、塘州乡等乡镇,以县 城及周边地区相对集中.其中,交梨工业园、塘州工业园、周 覃工业园分别位于县域北部、中南部和南部.经过十余年的 发展,园区基础设施仍未完善,现状产业关联度差,受环境 和发展空间制约大.此外,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结 构不合理,以矿产品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单一化、初级化产值 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且加工程度低、成本高、质量不 高;二是规模经济不足,产业关联度差,附加值低,支柱产业 对经济的带动性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xy_1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