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前言】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唐代诗人韦应
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由洛水入黄河之际
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在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注释】
①巩:今河南巩县。洛:洛水。据《元和郡县图志》卷
五河南府巩县: “黄河,西自偃师县界流入。洛水,东经洛
口,即升谷,北对琅鄂渚入河,谓之洛口。 ”这里的巩洛,
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
②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大河:指黄河。
③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④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⑤伊岸:伊水畔。 《水经注· 伊水》 :“伊水出南阳县西
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
⑥此句系化鲍照诗《日落望江寄荀丞》 :“惟见独飞鸟,
千里一扬音。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
⑦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
朋友。
⑧扁舟:小船。 《庄子· 列御寇》 :“巧者劳而智者忧,
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邀游。 泛若不系舟, 虚而遨游者也。 ”
【翻译】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
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
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
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
方飞去。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
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鉴赏】
公元 783 年(唐德宗建中四年) ,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
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
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
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顺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不绝,渐渐地,东南
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
了。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滚滚黄
河与天相连,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
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闪烁不定。那种清廓的景
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
自经安史之乱,残破萧条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霁
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此刻,诗
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诉洛阳的僚友们说,他的心情就像《庄
子· 列御寇》中说的那样: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
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他觉得
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
的无能者,无所作为,无可忧虑,就象这大河上的船,随波
逐流,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这是感伤语,苦涩
情。他的僚友们会理解他的无奈的忧伤,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从公元 780 年(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
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不聊
生。韦应物了解这一切,为之深深忧虑,然而无能为力。此
次虽获一州之任,亦是荣升之遇,有可作为之机,但他懂得
前途充满矛盾和困难。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怀智者之
忧,而自认无能,无奈而无求。也许他的洛阳僚友曾给他以
期望和鼓励,增添了他的激动和不安,所以他在离别洛阳之
后,心情一直不平静,而这黄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
深的感触,使他无限伤慨地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们。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 有寄托, 重在兴会标举, 传神写意。
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
河的开阔景象, 似乎惊觉了诗人, 使他豁然开通, 眺望起来。
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
瑟渺茫: 昔日伊水孤村, 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
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
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
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
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