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0
基坑支护及降水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基坑支护及降水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由1栋4层剪力墙结构组成,设2层地下室,±0.00=33.95m,基础深度-10.36m(埋深约为9.50m,自然地坪按-0.86m考虑);为确保场区建筑物、道路、管线的安全以及结构施工的需要,需进行基坑支护及降水工作。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依次揭露如下:
1、表层为人工堆积之厚度为0.60-1.30m的粉质粘土填土、粘质粉土填土 eq \o\ac(○,1)层。
2、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eq \o\ac(○,2)层,粘土、重粉质粘土 eq \o\ac(○,2)1层、砂质粉土 eq \o\ac(○,2)2层,砂质粉土 eq \o\ac(○,3)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eq \o\ac(○,3)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eq \o\ac(○,4)层,砂质粉土 eq \o\ac(○,4)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 eq \o\ac(○,4)2层,粉砂、砂质粉土 eq \o\ac(○,4)3层;细砂、中砂 eq \o\ac(○,5)层,细砂、中砂 eq \o\ac(○,5)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eq \o\ac(○,5)2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eq \o\ac(○,6)层;粘土、重粉质粘土 eq \o\ac(○,7)层,,砂质粉土 eq \o\ac(○,7)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eq \o\ac(○,8)层。
三、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xx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测2层地下水。第1层地下水水位标高为28.90-31.78m(深1.30-4.20m),属台地潜水;第2层地下水水位标高为24.13-25.26m(深7.80-9.30m),属层间水(具承压性)。
第二章、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7、甲方提供的有关本工程技术图纸
二、降水工程
本工程支护范围内主要有两层地下水,第1层地下水属台地潜水,水位埋深1.30-4.20m;第2层地下水属层间水,水位埋深7.80-9.30m;为确保后期施工地下水位应降至11.0m以下,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条件,采用管井降水方案;在基坑挖至基底后,如还有明水可采用明排进行辅助降水,保证基坑干作业。
三、支护工程
由于该基坑较深,我公司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反复对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最终选定:主要采用锚喷加预应力锚杆的复合式支护体系(局部采用护坡桩加锚杆)。
锚喷加预应力锚杆是一种适用比较广泛、施工工艺较成熟的支护形式,锚喷因低成本、施工简易,具有较强的市场竟争力,锚喷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方案较单一的锚喷支护方案安全,又较护坡桩加锚杆支护方案经济;为保证基坑周围构筑物不因基坑开挖而发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控制地面裂隙发展深度, 同时又尽可能降低造价,故本施工方案主要采用锚喷加预应力锚杆的复合式支护方案。
第三章、降水设计方案
一、井点布置
降水井沿基坑外四周封闭布井,井间距8.0m,井深20.0m,井径600mm,降水井井内下直径400mm水泥砾石滤水管,管外与孔壁之间填入粗砾砂滤料, 粒径5~20mm,本工程共布置降水井约60眼。
二、集水总管
选用管径不小于150mm的钢管,用法兰盘或焊接接长。
三、槽底辅助排水
基坑开挖槽底时,若有少量的水在基坑之上,则在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底四周采用明排的方法进行辅助降水。
第四章、降水施工组织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井位→挖泥浆循环水池→钻机就位→成孔→下井管→填滤料→洗井→试抽→铺设集水总管→管井下泵抽水→观测地下水位深度→调整降水幅度
二、放线定位、铺设排水管线
1、降水井中心线距基坑上口线1.3m布置。
2、排水采用直径150mm的集水管,管道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pdf VIP
-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 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0).pdf VIP
- 2025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x VIP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