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味觉感受器 二、味觉换能、味觉传导 味觉换能 味觉传导 三、基本味质、味觉、味觉阈值 酸、甜、苦、咸、鲜。 味质及味觉阈值 氯化钠的咸味阈值浓度10mmoI/L, 蔗糖甜味的为20mmoI/L, 柠檬酸酸味的为2mmoI/L, 奎宁和马前子素等苦味的阈值分别只需 8umo/L和0.1umoI/L。 四、味觉敏感性的部位特点 不同的味蕾对味质有不同的特异性 舌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性不同 味觉适应 五、味觉的影响因素 全身健康因素 口腔局部因素 食物环境因素 其他因素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感受器。 2. 试述口腔颌面头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 3. 试述口腔颌面部痛觉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 4. 疼痛感受器及其特点。 5. 何谓外周组织致痛物质。 6. 试述口腔各部对痛觉的敏感度。 7. 简述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分类和特点。 8. 试述口腔黏膜温度觉。 9. 试述口腔触觉和压觉。 10. 试述牙周本体觉。 11. 试述味觉传导、分类、味觉阈值、舌不同部位对四种 基本味觉的敏感性、影响因素。 口腔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本体感觉和味觉。 口腔颌面头部痛觉、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即三叉神经节等、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口颌面部疼痛分七类:即①炎性疼痛;②创伤性疼痛;③肿瘤性疼痛;④关节疼痛;⑤神经性疼痛;⑥医源性疼痛;⑦心理因素性疼痛。 影响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主要因素有:①疼痛刺激的强度;②疼痛的部位;③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④其他精神状态、情绪变化等心理因素。 口腔黏膜的温度觉感受器为鲁菲尼(Ruffini)小体(热觉感受器)和克劳斯(Krause)终球(冷觉感受器)。口腔不同部位的黏膜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性。 口腔黏膜触压觉的感受器有四种:①游离神经末梢;②牙周膜本体感受器;③ Meckel环形小体;④ Meissner触觉小体。 牙周本体感觉为反射性深部感觉,感受器有:①梭形末稍;②游离神经末梢;③Ruffini末稍;④环状末稍。牙周本体感受器与咬合力的感受有密切关系。 味觉感受器为味蕾。 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和鲜觉。 基本味觉阈值是人体能够感觉和分辨味道的最小味质浓度单位。 舌不同部位对基本味觉的敏感性不同。 影响味觉的因素有:①全身健康因素;②口腔局部因素;③食物环境因素;④其他因素。 掌握感受器的分类、感受器细胞的换能器机能、感觉的度量、感受器的适应性。 掌握口腔颌面头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 掌握疼痛的概念、痛阈和耐痛阈、外周组织的致痛和调制因子、痛觉的调控机制。 掌握口腔疼痛感受器、口腔温度觉感受器、触压觉感受器和本体觉感受器。 掌握口腔各部对痛觉、温、触压觉的敏感度。 掌握口腔常见痛觉敏感的临床现象。 掌握口腔颌面颈部疼痛的分类和性质特点。 掌握味觉感受器、味觉换能、味觉传导、基本味觉、味质、基本味觉阈值。 掌握舌不同部位对基本味觉的敏感性、影响味觉的因素。 一 口腔颌面部感受器 (一)感受器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游离神经末梢 Meckel 环形小体 环毛囊的神经末梢 巴氏小体 (二)感受器的功能特点 1.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细胞的换能器机能; 感受器细胞的传出调节; 2.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3. 感受器官的适宜刺激 4. 感觉的度量 感受性 感觉阈限 二、口腔颌面部痛觉、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 口腔颌面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即浅感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疼痛的概念 痛阈和耐痛阈 一、痛觉感受器和外周组织致痛物质 (一)概念 (二)分类和生理特点 1. 快传导的有髓鞘Aδ纤维性感受器 2. 慢传导的无髓鞘C纤维疼痛感受器 Ae纤维传入的痛的一般特性: 刺痛(锐痛、快痛或第一痛)、呈针刺样、电闪样、切割样的尖锐或刺痛等,其疼痛阈值低,疼痛空间范围局限,部位明确,感受野小。 C 纤维传入的痛的一般特性: 灼痛(钝痛、慢痛或第二痛),呈搏动性、打击样沉重的颤疼、跳疼、钝痛、绞痛等,其疼痛阈值高,疼痛空间范围弥散,感受野大。 外周组织致痛物质: 组织胺、5-羟色胺、血管缓激肽、血浆激肽、P物质、乙酰胆碱等 二、口腔颌面部痛觉调控机制 (一)三叉神经节对痛觉的调制 (二)脑干对痛觉调制 1. 下行抑制系统的结构基础 2. 下行抑制系统的主要递质 3. 下行易化系统 (三)间脑对痛觉调制 丘脑 (四)边缘系、基底神经节对痛觉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