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间距双线大直径泥水盾构同向推进
施工相互影响研究
林 志
,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重庆 400067)
摘 要 本论文依托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工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隧道邻近土体的水土压力和变位以及邻近
隧道的内力和变位的实测,来研究邻近隧道施工对土体的扰动规律,以及后续推进的隧道施工对先行推进隧道的
影响。同时,通过平行盾构隧道和重叠盾构隧道不同隧道间距、不同施工工况和不同施工参数情况下的数值模拟
和实测资料的比较,研究所需控制的依次同向推进盾构工作面的位置,以及其它主要施工工艺参数。对于近距离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相互影响控制提供指导。
关键词 隧道 近间距 盾构 相互影响 ·
主要因素。这也导致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际工
0 引言
程的现场监测和经验积累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的盾 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由于无法充分考虑近间距隧道
构隧道结构型式和相应的施工方法也不断涌现。当 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动态施工问题,都只能做基本的
设计两条平行隧道时,为了消除或减少后建隧道施 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阶段的
工时对先建隧道的影响,一般取两条隧道的间距为 代表文献就是 日本的 《近接施工的设计指南》一书,
3倍的隧道直径,但这样会导致需要两组工作井或 可以看出该指南并不是针对盾构法隧道而提出的,
工作井做得特别大,大大地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也 而且现在的盾构隧道工程实例早已超过了其提出的
使道路线形变差,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因此,人们 限制范围界限,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工程需要了。
探索用近间距隧道、双圆盾构隧道等新的形式。我 从 日本 1996的盾构规范可以看出,平行配置的
国第一条双圆盾构隧道已经建成 ,近距离隧道在国 盾构隧道相互影响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成熟。I.
内外都已有成功的例子。 Yamaguchi等(1998)E]和 K.w.L0等 (1998)分别
与常规间距隧道相比,近间距隧道在工作井的 做了日本和新加坡的四孔近间距隧道相互影响的现
布置和投资、平面线形、土地 占用、地面建筑和地下 场量测,重点研究了地表沉降、衬砌弯距和轴力的变
管线搬迁方面有较多的优越性,但由于软土容易受 化规律。但是,I.Yamaguchi等 (1998)E妇没有对深
扰动,两条盾构隧道先后施工时的影响较大。尽管 层土体和隧道位移、孔隙水压力进行量测;而 K_W.
已有修建近间距盾构隧道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设 L0等 (1998)没有对隧道位移和隧道所受水土压力
计与施工的经验,但还没有通过施工工程中隧道及 进行量测。缺少对上述变量的量测,无法全面揭示
隧道附近土体的力和变位的实测资料,对近间距隧 近间距隧道相互影响规律。
道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参数 针对近间距隧道的数值分析研究,在过去主要
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仍待优化、完善 采用二维有 限元法,例 如:Barla和 Ottoviani
和改进,对有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则需通过系统的研 (1974),Ghaboussi和 Ranken(1977),Perri(1994)、
究,给出具体的控制范围,以便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据 Wang和 Chang(1992)和 Kanzkai(1992),T.I.
可依,而不是纯凭经验。 Addenbrooke和 D_M.Potts(1996)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