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突出人文精神的重要
什么是人文精神?概而言之,它是一种以人性、人生、 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取向。须指出的是, 这里的“人文”不同于语文界传统的“道”、“思想性”。它 是一个超阶级的概念,它的着眼点是人、人性。
我主张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通过语文教 学的手段,促成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与“人”的和谐, 亦即参与学生心灵的塑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处、学会做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核心也是 做人。
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浩如烟海,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涉及古今中外。其中有治国安邦之策,有教 子理家之道,有道德情操的培养 特别是几千年的
中华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 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在世界上也有 深远的影响。19 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集 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 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语文”是人类精粹的聚合,“教学”是对这种 文化精粹的释放与传递,它面临的是所有的教育个体。由 此可言,当前的语文教学即是对教育个体的人文重构。
斯普朗格在《文化与教育》中,尖锐地批判了技术时
代对人的内在价值系统的异化,并强烈主张人的生命的尊 重和人的全面发展。他批判现代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
有知性,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
由此可以说,学生语文素质的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的人格世界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独立 人格和独特个性作为首要的追求目标,亦即参与对学生心 灵的塑造。
语文教学的现状
曾有人批评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形式主义的、沉闷的, 充满了焦虑和烦躁,毁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甚至 毁坏了学生追求美的心灵。还有人批评说:学生的个性被 泯灭了,才情被淹没了,智慧被冰封了;教育无歌也无诗, 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想像之鸟不再高翔。
确实,十多年来,自从引进“标准化”试题以后,语 文的知识系统、解题技巧充斥着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因而 抽象、概括、提炼、分解的训练占据着课堂;突出的不是 社会学科应有的形象思维,而是强调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从而忽视了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我们的语文课 堂,没有教会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内心的生活,一种对话 与沟通,而是看成一种急功近利的活动。其实,真正的学 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 神漫游。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 的人来教,而只把学生当一个容器来“灌”。“有人关注我 的成绩,有人关注我的书包,却无人关注我情感的苍白。” 当我们的教育不是把学生当“人”来培养,而只是当“产 品”来制作和生产时,学生的这种呼喊难道是个别的吗?
更有甚者,在应试的重压之下,语文这块“美玉”破 成了碎片,师生陷进了肢解语文的怪圈。智力被束缚,情 感成荒漠,创造的火花熄灭了。有这么一个笑话:
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请问船长多少岁? ”
“75 — 32=4 3。船长 43 岁!”
这实则是笑话我们的教育过于机械化,把学生越教越 笨!
学校教育不能降格为纯技能教育,学校教育的人应该 有他“天下为公”的高远理念,应该有他“位卑未敢忘国 忧”的内在精神,应该有他“无为无不为”的理性智慧, 应该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
语文教学不能只教给学生“工具”而不参与学生心灵
的塑造了!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人文资源来塑造学生的心灵的具体
办法
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只要我 们用心挖掘,就能利用这些资源来塑造学生的心灵。
1、可从课文的“作者介绍”入手。
语文课堂上的“作者介绍”是最容易上得枯燥无味的, 往往只是围绕“考点”来介绍作者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 籍贯身分、学术著作等等。其实,有关作者的许多资料都 是宝贵的人文资源。
我在介绍《咬文嚼字》一课的作者时,着重介绍了朱
光潜的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朱先生在文革期间挨批斗、 写检查、蹲牛朋、扫厕所,受尽人间屈辱,但他泰山崩于 前而色不变,仍能凝神静气,一心翻译黑格尔煌煌百万言 的巨著一一《美学》。如此自拔于现实悲苦之中而不失未来 信念,处于困难逆境之时仍勤勉于学术,若非胸襟旷达眼 光高远者,若非将生命与学术融为一体、以学术为生命者, 决难想象!”学生听得很入神,也很受感动。有很多学生还 把朱光潜的座右铅“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当作 自己的座右铭。我由此认识到,课文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 和崇高的人格力量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得的人文 资源,是人文精神的形象化教材。把这些告诉学生,有利 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