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 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 长;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 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该种群K 值为K2;第4 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 环境可能发生剧变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 答案:C 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 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 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4 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 K 值 B.4 支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C.试管Ⅲ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 解析:在该实验中,4 支试管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表 明它们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由于试管 Ⅲ和试管Ⅱ内的培养液体积不同,其内的种群的 K 值也不同; 试管Ⅳ内起始酵母菌数比试管Ⅱ的多一倍,而培养液体积相等, 故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这也说明 4 支 试管内的种群不会同时达到 K 值。 答案:A 3.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 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 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 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 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 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 缘故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气候和疾病 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解析:白脸猴种群越大,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 体生存机会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白 脸猴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 答案:B 4.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 Ⅱ、Ⅲ),其中 a 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导 学号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若图示种群每 年以λ倍“J”型增长,N0 为种群起始数量,t 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 示为 N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 群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 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 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 K2 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填 “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 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 a 点变化为干旱, 则 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时,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 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若图示种群 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 为种群起始数量,t 年后该种群数量 可表示为N0λt。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自然选择,可使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当 a 点后 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 时,说明该物种所处的生态环 境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就地保护 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3)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 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2;丝状菌能造成 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故干旱造成蝗虫的环境 容纳量增大,如曲线Ⅰ所示,此时的东亚飞蝗追逐“绿色”体现 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1)种群密度 N0λt 基因频率 (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3)K2 信息传递 考向2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例2](2016 年新课标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 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 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 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 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 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 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