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色素相关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ocx

陆地棉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色素相关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地棉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色素相关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陆地棉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 由于棉花离体培养周期长、体细胞胚发生率低和再生困难等影响使得棉花的 再生体系建立起步较晚且发展困难(吴慎杰,2006)。自从 Price 和 Smith (1979)首 次报道,通过劳茨基野生棉(G.klotzschianum)细胞悬浮培养获得体细胞胚状体, 开创了棉花体细胞胚和植株再生研究。1983 年 Davidonis 等成功地获得了陆地棉珂字棉 310 的再生植株,推动了棉花体细胞胚发生和成苗研究,以及在棉花转基因技术中应用(John et al,1990)。国内,刘桂云等首先通过野生戴维逊氏棉 (Gossypium davidsonii L.)的愈伤组织得到了戴维逊氏棉的再生植株(刘桂云等, 1983);其后陈志贤(1987)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通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获得 了再生植株(陈志贤等,1987);雷蒙得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 L.) (吴敬音和陈松,1988)等棉属不同种也相继得到了再生植株。目前,国内学者已利用不同棉属外植体诱导愈伤及分化,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获得了再生植株,并探讨了影 响陆地棉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张献龙等,1991;张宝红等,1995;陈幼妹等,2002;谢德意等,2007;贺雅婷等,2008);2007 年浙江大学的汪静儿等研究了棉属 G 染色体组野生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汪静儿等,2007)。可以说我国的棉花再生体系研究后来居上,在国内外取得了可喜成绩。 不但获得了包括戴维逊氏棉、雷蒙德氏棉、瑟伯氏棉 (Gossypium Thurberi L.)、 拟似棉、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海岛棉 (Gossypium barbadense L.)和陆地棉等 8 个棉花品种的再生植株(迟吉娜等, 2005);而且建立起了花药培养、胚珠和胚培养、体细胞培养、茎尖培养以及原 生质体培养等培养模式(秦永华和刘进元,2006)。 1.1.1 基因型对棉花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在众多影响棉花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因素中,基因型具有决定性作 用,不同棉花品种及同属不同种间的体细胞胚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张家明等, 1997;吴家和等,2003;迟吉娜等,2004;张朝军,2008)。最早得到再生植株的克劳斯棉及柯字棉都是二倍体棉花。为拓宽用于转化的受体的范围,基因型对棉花体细胞胚发生能力的影响及其遗传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前研究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发生影响并不大,但对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明显(张献龙等,1997;Sakhanokho et al. ,2004;张朝军,2008)。 Trolinder 和 Chen(1989)认为,棉花体细胞胚的发生能力具有高度基因型依赖,只有珂字棉(Coker)系统的品种具有较强的胚胎发生能力,如 Coker 310。 1 陆地棉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色素相关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随着组织培养技术发展及其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探索,棉花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基因型范围已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很多具有重要生产价值的棉品种已得 到再生植株。(Zhang et al.,2001;Sakhanokho et al.,2004;Wu et al.,2004;于娅等,2004;迟吉娜等,2005;Wang et al.,2006)。 不同棉产区棉花品种的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也存在差异,例如我国长江流域品种和黄河流域棉品种相比,长江流域棉品种体细胞胚发生所需时间较长且难于发 生(张献龙等,1997;谢意德等,2007)。此外,同一品种不同种子间也存有差别。利用再生鉴定结合单株选育方法可以获得体细胞胚发生能力较强的株系(吴家和等,2003;张朝军等,2006;张朝军,2008)。 即使对于同一种子的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其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差,目前得到再生苗的多数棉品种都是以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实验的,子叶也有但较少(秦永华和刘进元;2006)。 目前研究认为,陆地棉体细胞胚发生能力是可遗传的,但是在遗传机制方面存有差异。一种观点认为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为数量性状遗传,具有加性效应 (Gawel 等,1990);然而,另有观点认为,再生能力属于质量性状遗传,受到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还有少数修饰基因也起一定的作用(张家明等,1997)。 1.1.2 棉花体细胞胚发生和形态建成的胚胎学和细胞学研究 目前较多研究从体细胞胚的起源、胚胎学、形态建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以及畸形胚和畸形苗的发生等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