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教学课件作者陈犒讲义旅游宗教文化教案.docVIP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作者陈犒讲义旅游宗教文化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 案 首 页 授课题目 项目五 旅游宗教文化之佛教 课时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熟悉佛教的主要供奉对象;掌握佛教的基本教义、经典和标志。 能力目标:掌握佛教常用礼仪知识,能灵活运用常用的宗教礼仪对不同宗教信仰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提升文化品味。 重点难点及 解决办法 重点:佛教的创立情况以及供奉对象和著名佛教景观文化。 难点: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解决方法:通过艺术欣赏、针对性练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职业素质 培养手段 通过讲练结合、视频赏析等手段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觉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职业意识,具备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 授课时间 班级 时间 教学反思 佛教诞生在印度发扬光大却是在中国,因而我国的佛教宗派较多,并且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宗教建筑和文化,本节课通过赏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宗教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佛教文化信仰,运用所学知识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教学效果理想。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我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著名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2、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作品有哪些?试对其进行艺术欣赏? 人们外出旅游观光,除了浏览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外,还会欣赏到各种人文景观,如宗教景观可以说现在宗教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名山大川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本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老的佛教文化,领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项目五 旅游宗教文化 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1、佛教的创立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创立地点---古印度; 创立时间---公园前六世纪。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1世纪中叶) (3)大乘佛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中叶——公元7世纪) (4)密乘佛教时期(约公元7世纪——公元12世纪) 3、佛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北传佛教—中国、日本、朝鲜等,大乘佛教为主,汉语经典。 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等,小乘佛教为主,巴利语系经典。 藏传佛教—喇嘛教,传于中国的藏、蒙等民族地区,藏语经典。 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译传阶段--两汉之际佛教初传中国(伊存授经),传播和发展主要以佛教经典的译传为主,故这一阶段称为佛教在中国的译传。 (2)创造和鼎盛时期--隋唐时代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也顺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综合南北的思想体系,由学派进而演变成若干新的宗派,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3)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这一时期,佛教更加广泛、深入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结合:一方面,佛教与儒道融合,成为“三教合一”背景下的佛教;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部分。这一阶段从教派上说,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 二、佛教的基本理论 经典---三藏经; 标志--法论和万字符; 教义--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佛教寺院极其供奉对象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释迦牟尼有三身佛。法身佛,代表佛教真理的凝聚所显示的佛像,为毗卢遮那佛,居中;报身佛,经过修行得到佛的果位之身,为卢舍那佛,居左;应身佛,指释迦牟尼生身像,居右。 2.竖三世佛是代表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种时间世界的佛。因这三种佛在时间上是上下相连续的,故称为竖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一般居中间,过去佛燃灯佛,一般居 视频导入,引发探索激情。 通过讲授八相成道的故事使学生掌握佛教的创立过程和佛祖四大圣迹的由来。 通过查看地图了解佛教的传播路线。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左侧,未来佛弥勒佛,一般居右侧。 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塑像的排列一般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左侧,阿弥陀佛居右侧。 菩萨----自觉、觉他 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枝;大悲菩萨;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身骑青狮子,人称大智菩萨;道场在浙江普陀山; 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人称大行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著名景观为金顶(仙城佛国)。 地藏菩萨:手持宝珠、锡杖,剃发、圆顶,身着袈裟。人称大愿菩萨。道场在安徽九华山(莲花佛国)。 (三)罗汉---全称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