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保护膜设计指南更新 门饰科 编写 审核 批准 2008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目 录 第1章 简要说明 1.1 功能 1.2 加工工艺 第2章 保护膜基本构成 2.1 基材分类 2.2 功能特性 2.3 粘胶分类 第3章 设计要求 3.1 PE膜厚度 3.2 贴合面的要求 3.3 板金粘接面的宽度 3.4 定位要求 3.5 开口设计 3.6 边界设定 3.7 失效模式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第1章 简要说明 1.1 功能 保护膜基本作用是防止雨水、灰尘进入内板金和门护板之间,从而进入室内,当然也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1.2 加工工艺 膜成型(连续式真空成型机) 模切(双侧式油压裁断机) 涂胶(机器人涂胶机) 贴保护纸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第2章 保护膜基本构成 2.1 基材分类 PE膜和PE、PP发泡(闭孔泡沫)。PP发泡膜材料太贵,且国内技术不成熟。 也有PVC、PP膜,但PVC材料不环保,PP膜太硬,易产生脆响,已经淘汰 PE膜由于附和性不好,通常扬声器很大声音时候气流会带动保护膜振动,发出“PAPA”声音。 PE 发泡膜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附和性也好,但因为价钱比较贵,用于中,高档车。 2.2 功能特性 防水、防灰尘,隔音 2.3 粘胶分类 热融压敏胶 丁基胶 水基胶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保护膜基本构成 (热融压敏胶胶条截面尺寸) 压紧前胶条的尺寸值应给符合认可的最小推荐值,他们可随着实际的功能认可条件而发生变化,这些认可必须与车门设计的情况及零件承受压力的模式同时进行考虑。 密度和胶条尺寸在所有零件上应该是均匀一致的,不允许出现米粒状胶点,影响胶的密封性,胶条粘贴部位应在膜的顶端。 保护纸不能伤害操作员,也不应该很容易被操作员损坏。 在沿着胶条轮廓周缘上加盖保护纸是比较好的,这比在整张密封板上覆盖保护纸,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更加好,并且易于将密封板在内侧面上定位。 这样,将密封板在门内侧面上预定位就可以不必取下整张保护纸,能够避免胶条暴露在外面,被操作者衬胶条弄脏。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设计要求 3.1 PE膜厚度(mm) 0.14 -0.16 太厚:拉伸性不好,膜承受的力到胶上,影响胶的寿命 太薄:影响膜的工艺,涂胶时易起皱,影响胶的密封性 PE发泡膜厚度(mm) 2mm左右 3.2 贴合面的要求 压敏胶及其水基胶对钣金要求:保护膜粘胶处的贴合面尽量是平面,不要出现 台阶面,防止粘接不牢,进灰尘。 3.3 板金粘接面的宽度 胶的位置离膜边缘至少需要10MM 的位置,防止涂胶时高温软化膜, 膜蜷曲粘到胶上,影响膜的装配, 密封性不好 乘用车工程研究三院门饰科 设计要求 3.4 定位要求 由于保护膜是软质体,安装面又是一大块安装的误差性大,在设计过程一般需要两个安装基准点,方便安装,一般选用特征比较明显的面或孔。 3.5 开口设计 保护膜的物理接触面:门内钣金、门护板卡扣、内开拉手、拉线、拉杆、车线束、升降器摇手柄在这些件穿过的地方都需要开孔,一般采用斜十字形孔,对减震有要求的过孔处需增加海绵减震块。 3.6 边界设定 保护膜周边边界线离门护板边缘至少5mm,保证保护膜不外露 保护膜下边缘必须盖过门内钣金漏水孔,防止保护膜积水,且钣金漏水孔需设在保护膜最下端。 3.7 失效模式 门护板不能完全覆盖保护膜,装车时保护膜外露 措施:设计时保证膜边界在门护板边界内5mm 保护膜未能覆盖内板金下部漏水孔,导致雨水、灰尘进入室内 措施:设计时保证膜边界在孔下边界5mm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整车平顺性试验-随机6.doc
-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报告_HYMB604-060924.doc
- 转向轻便性试验报告_HYMB605-060924.doc
- 转向系统运动学仿真分析报告_SMA503-060727.doc
- 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报告_HYMB608-060925.doc
- 单纵臂扭杆弹簧.doc
- 单纵臂扭杆悬架理论建模及分析.doc
- 弹性元件特性.doc
- 底盘匹配优化项目协议0309.doc
- 底盘项目开发内容.doc
- 12-设计指南------------------------------------门锁系统修改汇总版.doc
- 13-设计指南------------------------------------格栅.doc
- 14-设计指南------------------------------------轮罩护板.doc
- 15-设计指南------------------------------------侧裙护板.doc
- 22-设计指南------------------------------------保险杠.doc
- xx-设计指南------------------------------------地毯.doc
- xx-设计指南------------------------------------儿童座椅.doc
- xx-设计指南------------------------------------行李箱后装饰板.doc
- xx-设计指南------------------------------------后视镜.doc
- xx-设计指南------------------------------------沥青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