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pdf

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2018年 08月 17 日 面临问题与挑战 面临问题与挑战 面临问题与挑战面临问题与挑战 (一)核心芯片技术受制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广东经济体系的突出短板,明确指出“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亟待加 强,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缺核少芯”是广东人工智能发 展的突出问题。广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对电子元器件需求巨大,但 90%以上的芯片依 赖进口。2017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进口商品货值占全省进口总额的 50.8%,占电子信息 行业产值的 36.6%;其中集成电路进口货值占进口总额的 26.4%;东莞智能手机产出量占 全球的 20%,但应用系统、触控屏等核心技术均掌握在谷歌、三星等外国企业中。在高端 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以高通、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占据了龙头地位,美国一旦限制 核心技术和元器件对中国的输出,“缺芯少核”的劣势将更加凸显。近期,美国商务部宣 布,禁止美国企业在未来7 年内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导致中兴通讯面临断供困境,将 对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二)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前沿技术瓶颈 广东人工智能相关单位约有 70%专注于应用层,19%专注于技术层,既是优势也是短板,人 工智能原创性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行业大多数处于应用层,仅聚焦当前有限的几个领域的 低水平突破,关键技术研发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省市,关键零部件对外依 存度高,比如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减速器和驱动器 80%以上都依赖进口,通用装 备和专用装备等“工作母机”基础薄弱。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存在技术瓶颈,在类脑智能、 量子智能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更高层次的深度学习、人工意识、情绪感知环节还 没有明显突破,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小制造企业缺乏数据、平台、标准支撑 广东数量众多、需要升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需求较碎片化,且每一个工厂的环境、生产 过程都不尽相同,人工智能需要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度挖掘、深度学习,积累的数据相对比 较少;人工智能应用于制造业企业,要根据企业不同环境进行“量身定制”,经济成本比 较高。行业标准有待完善,工业现场目前的数据通信标准通常不兼容,无法满足人工智能 技术对优化建模数据量基本需求。如目前在工业界常见的通信协议达 20 多种,但相互之 间不能互联互通,使得信息孤岛的情况在工业界广泛存在。行业平台缺乏,完整人工智能 生态所必备的从芯片、总线、平台、架构到框架、应用模型、测评工具、可视化工具、云 服务的模块化与标准化工作等各项工作,都缺少行业平台、展会平台、人才交流平台等, 没有规模效益,产品展示推广不够,效果与企业预期相差较大。 (四)智能制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016年广东制造信息化指数为 49.4,居全国第三位,产业应用、效益与影响两项分指标 位列全国第五、第七位。规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仅为 34.5%、网络化率仅为 45.3%, 落后于上海、北京、江苏。同时,广东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行 业、不同企业之间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参差不齐。粤东西北地区整体滞后于珠三角地区;离 散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明显低于流程制造业,在工业34 个细分行业中,有 25个生产装备数 控化率低于 44.1%的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经信委2016年底针对广东 4000余家制造企业 的调研显示,处于工业 1.0 的约占 9.4%,工业 1.0向工业 2.0过渡的约占 23.3%,工业 2.0 向工业3.0过渡的约占 67.3%;多数中小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自身实力有限,动力不 足。 (五)人工智能提升制造产品质量仍有提高空间 总体上看,广东质量供给水平、质量保障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消 费升级需求还不相适应,高质量的有效供给不足。产业整体层次和产品优质率仍然不高, 中低端产品占比仍然较大。广东产品关键零部件的机械基础件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 1 /3~2/3。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在世界品牌 实验室公布的 2017年度世界品牌 500强里,广东仅有腾讯、华为、万科、平安 4 个品牌 上榜。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