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丹教育现代化:不丹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及主要特点发展策略及主要特点((上上))
不丹教育现代化不丹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及主要特点发展策略及主要特点 ((上上))
2018年 04月 11 日
摘要:摘要:为开启民智、保护国家安全、融入国际社会,不丹于 20 世纪 60年代开始了其“后
摘要摘要::
发内生”的教育现代化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不丹推行“三化”、“三中心”战略,借
以促进国家认同、提高学生能力;高等教育方面,不丹建立了一批学科特色鲜明、倡导实
用主义、符合本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培养了诸多本土精英人才。通过对不丹教育现代化进
程的回溯,认为其具有“拿来主义”与独立自主相结合、拥抱现代文明与保护传统文化相
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等特点。其教育现代化先于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
关键词:不丹,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本国特色 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
不丹王国是我国西南近邻的藏传佛教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首都为廷布
[1]
(Thimphu) 。不丹地处中印缓冲地带,扼守喜马拉雅山重要通道,其地缘位置具有重大
战略意义。当前中不两国尚未建交,且两国边界仍未完全勘定,然而,出于平衡大国关系
的需要,不丹政府积极谋求同中国交往。因该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同中国深入合
作、开展政治接触并无障碍。不丹位于“一带一路”经济带,惠及民生的教育合作可以成
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突破口,也是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个契机。目前国内研究界对
不丹教育的关注较为欠缺,本研究将着眼于不丹的教育现代化,分析其发展路径及主要特
点。
一、一、不丹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不丹教育现代化的背景::““后发内生后发内生””的现代化实践的现代化实践
一一、、不丹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不丹教育现代化的背景:: ““后发内生后发内生””的现代化实践的现代化实践
不丹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较为落后,这一国情在给不丹对外交往带来阻碍的同时,也使得
不丹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国殖民,且不丹历届政府对本国对外开放始终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因此其传统文化在较为封闭的历史环境中被保留得十分完整。不丹长期实行君主专制,民
众普遍崇佛,几个世纪以来的生活方式没有受到外部世界的太大冲击,民众主要通过以宗
教寺庙为载体的僧侣教育(monastic education)来满足教育需求[2]。小农经济式的中世纪
生活本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然而,近代印度半岛被英国殖民,现代中国、印度等邻国的崛
起,使得大国环伺的不丹不可能继续自外于全球化、现代化浪潮[3]。特别是印度政府始终
对不丹虎视眈眈,不丹近邻、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另一王国——锡金于 1975 年被印度吞并,
更加引起不丹对自身国家安全的高度恐慌。不丹还受印度胁迫成为其“保护国”,事实上
已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因此,有别于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之下“被迫”走向现代化的后
发外生型国家,不丹政府是在对国际形势作出全面考量、且对自身国家安全充满担忧的背
景下,自上而下地主动选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1952 年,现代不丹第三世国王吉格梅·多
尔吉·旺楚克(Jigme Dorje Wangchuk)即位后,开始积极改革,打开国门,推动国家现代
化。[4]2008年,不丹王室甚至在未经政变的情况下主动将该国政体由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
宪制,发展现代议会民主制度,赋予该国知识精英以民主选举和参政议政权力[5],此举即
便放诸世界历史也属罕见。教育是不丹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该国政府在其传统僧侣教
育之外积极发展现代世俗教育(secular education),试图开发本国人力资源,培养技术
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同时开启民智,提升国民的民主与公民意识、政治
素养及国家主权意识,激发其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从而让本国公民产生保家卫国的政治觉
悟,以此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积极提升国际话语权,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丹现代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1914 年在该国西部的哈宗(Haa)地区创立的两所学校,[6]
这两所学校标志着不丹现代世俗教育的正式开始。然而,直至 1961 年,不丹全国仅有 11
[7]
所中小学,无一所大学,学生 400 余人,教师 90多人, 教育基础依然十分薄弱。也正
是自该年起,不丹正式启动第一个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上).pdf
-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的脱钩分析及反弹效应研究.pdf
-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业拉动作用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三).pdf
-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业拉动作用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一).pdf
- 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上).pdf
- 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下).pdf
- 北京市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挑战及对策.pdf
- 北京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及建议——以北京市某区级社会建设专项为例(上).pdf
- 北京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及建议——以北京市某区级社会建设专项为例(下).pdf
- 北京市银行业科技金融业务支持科技创新的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下).pdf
- 不丹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及主要特点(下).pdf
- 不丹教育现代化:发展策略及主要特点(中).pdf
- 不具法人资格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法律问题——以深圳实践为例(上).pdf
- 不具法人资格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法律问题——以深圳实践为例(下).pdf
- 不破不立:家族企业领导力变革.pdf
- 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惯“泰国菜”——以微保品牌传播为例.pdf
- 不同代际外出务工家庭土地转出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省610份样本的调查.pdf
- 不同公司竞争策略下的财报特征——基于多公司案例的对比研究(上).pdf
- 不同公司竞争策略下的财报特征——基于多公司案例的对比研究(下).pdf
- 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演进对比研究——基于淮南市、攀枝花市的比较(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