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对乌鲁木齐的启示.pdf

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对乌鲁木齐的启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对乌鲁木齐的启示 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对乌鲁木齐的启示 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对乌鲁木齐的启示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对乌鲁木齐的启示 2018年 11月 08 日 摘要: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转 摘要摘要:: 型的重要因子,低碳城市也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实践。本文首先在城市碳排放构成要素、 城市生活碳排放计算、城市生活方式规划、低碳城市政策设计四个层面详细分析国外低碳 城市发展研究现状;然后从低碳城市内涵与目标、低碳城市评价与指标、低碳城市政策与 选择三个视角具体考察国内低碳城市发展研究进展。低碳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有限资 源条件下的可持续现代化与城市转型,本文针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对乌鲁木齐市 建设低碳城市得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文明,低碳城市,可持续现代化 关键词关键词:: 一、一、引言引言 一一、、引言引言 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的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 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又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号召全党认真贯彻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要加快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城市伴随工业化社会而产生,集聚了大量工业企业和社会劳动力,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巨大 能源,制造严重污染,排放大量 CO2,具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特征。能 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原本就拥有大量人口、生态脆弱的城市面临 更为复杂、紧迫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关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建设就具有了突出 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对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 心区“五大中心”规划,推动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乃至带动中亚地区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希望对乌鲁木 齐市低碳城市建设有所启发。 二、二、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现状 二二、、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由工业化发展较早的英国在2003年提出,随后迅速地被西方发达 国家所接受。伴随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推进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社会 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低碳经济研究、实践的发展,日本政府在 2007年提出了“低碳社 会”模式,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关于低碳经济及低碳社会的研究,西 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系统和专业。这一时期,国外低碳城市理论也 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和成熟,研究领域十分广泛,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十 分丰硕。期间,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 就城市碳排放构成要素而言,日本学者柳下正治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通过研究日本家庭、 运输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比例来减少城市碳排放,发展建设低碳城市。Bitian Fu等 结合 STIRPAT 模型和 SD模型,确定了 CO 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且指出了区域节能减排 2 的重点。 就城市生活碳排放计算而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Edward L. Glaeser(2007)等人的研究 较为典型。Edward L. Glaeser对美国 10个大城市的家庭交通和日常生活能耗进行实证分 析,系统地研究了城市生活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英国学者 Chris Goodall 对英国日常生活 中用电、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消耗进行统计、量化研究,最终计算出英国家庭日常生活形 成的碳排放,同时提出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迫切追求。 在城市生活方式规划方面,Glaeser、W. K. Fong等学者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观点。 Glaeser 通过对美国66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的 CO 排放量之间 2 存在规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新增那部分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城市原有人 口的人均碳排放量。”W. K. Fong 等人的研究表明:“高度紧凑的城市直接减少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