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下).pdf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 (下下))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辽宁省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溢出效应 ((下下)) 2018年 08月 08 日 其次,根据辽宁省雾霾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出不同等级区域,制定差别化 的区域治霾策略。本文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表明,辽宁省的雾霾污染具有十分显著的空 间集聚特征,因此可将辽宁省雾霾治理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级为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周 边辽阳、鞍山、铁岭等城市的“沈阳经济区”,该区域是当前辽宁省治理雾霾的主要区域; 第二级为以大连为核心的,包括营口、锦州、盘锦等沿海城市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该 区域经济较为发达,雾霾污染较为严重,但近几年逐步退出雾霾高污染区域;第三级为辽 宁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包括阜新和朝阳等城市和地区,该区域经济欠发达,雾霾污染相对 较轻,但应考虑到该区域面临着发达地区将污染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风险,所以应时刻关 注该区域接受外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数量问题。这 3个级别地区应当制定因地制 宜的治霾方案,避免互相向“底线看齐”,防止地区间雾霾泄露的风险。 最后,建立区域间联防联控的治霾机制,由于辽宁省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因此只关注本区域的雾霾治理工作或将本地区重污染工业迁出邻近地区依然会因雾霾的泄 露效应而变得徒劳无功,各地政府应当在协调整体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打破行政区域边界 的限制,共同制定区域间治霾目标策略,共同应对重大污染天气应急事件,共享合力治霾 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应当明确上述三级主体区域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目标,整合全省 的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形成统一管理的方案。辽宁省应建立横向的转移支 付机制、各地区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机制、污染补偿机制、环保硬指标政绩考核机制,使区 域联防联控成为与地方政府治理动机相兼容的激励机制。 注释:注释: 注释注释:: ①鉴于部分城市市区数据不可获得,本文利用可以获得数据的区域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 结果与文中做法(城市内多个区整合为一个样本)无异。 ②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报告具体检验结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姚士谋,周春山,修春亮,等.中国城市群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21- 334. [2]Van DA,Martin RV,Brauer M,et al. Use of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or long- term exposure assessment of global concentra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15,23 (2):135-143. [3]Grossman GM,Krueger A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 1991. [4]Shafik N,Bandyopadhyay S.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ime Series and Gross-country Evidence[R].Background Paper for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2. [5]崔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26(8):63-69. [6]吴玉鸣,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 31(12):1474-1479. [7]郭月婷,徐建刚.基于模糊物元的淮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5):1244-1252. [8]张可,汪东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14 (6):70-82. [9]杨帆,周沂,贺灿飞.产业组织、产业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业污染[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