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病“城市病””的形成机理及其经济阻滞效应测度的形成机理及其经济阻滞效应测度::以北京市为例以北京市为例 ((下下))
““城市病城市病””的形成机理及其经济阻滞效应测度的形成机理及其经济阻滞效应测度::以北京市为例以北京市为例 ((下下))
2016年 09月 02 日
四、四、城市病对经济增长阻滞效应测度城市病对经济增长阻滞效应测度::以北京市为例以北京市为例
四四、、城市病对经济增长阻滞效应测度城市病对经济增长阻滞效应测度::以北京市为例以北京市为例
(一)城市病对经济增长阻滞机制
“木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皮特(Peter)针对企业经营而提出的管理理论,后来这
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经济增长而言,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资本、
劳动、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还需要企业家精神和制度等无形要素的投入,缺少任何一种
或任何一种投入要素不足,都会影响经济增长。“木桶效应”由“短板效应”和“疏板效
应”共同作用而形成。其中,“短板效应”说明一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较短的那块木板;
“疏板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中即便不存在短板,但是由于它们之间结合得不紧密,
导致木桶出现漏水或渗水现象,影响木桶的实际容量。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由于城市病会
引发空气污染、交通拥挤以及贫困与犯罪率上升等,进而造成城市经济增长潜力难以得到
充分的展现,产生了“短板效应”。另外,在中国自然资源存量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由于
城市病的存在而导致自然资源、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无法达到最优时,则会
产生“疏板效应”。城市病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阻滞效应(木桶效应)可以通过“爬坡”模
型来说明。
我们借鉴金东海等(2004)的思路,建立城市病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爬坡模型”
(图 1)。从图 1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经济增长除了受自身重力(G)以外,
还受到城市发展环境对其的支撑力(N),以及在发展方向上受驱动力㈣和阻滞力(f)的
作用。经济增长驱动力(F)通常认为是人口扩张和消费增加而形成的需求拉力和外界对
经济增长要素供给推力的合力;阻滞力(f)是指经济增长系统与城市发展健康度之间的
摩擦力,是支撑力(N)与摩擦系数(u)(实质上是经济增长发展路径)的乘积[14]。城市
病对经济增长的阻滞效应(木桶效应)就是上述若干力的合力。对某一特定城市的特定时
期而言,假设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成了最为匮乏的资源,且其他资源相对于城市发展环境
来说是较好的,那么,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城市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最大支撑能力,
取决于城市发展健康水平。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相对于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环境系统
的摩擦系数(即经济增长系统与城市发展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来说,经济增长与其
他各种资源环境之间的摩擦系数趋近于零,那么,其他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摩擦力也趋
近于零[15]。于是,经济增长的阻滞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摩擦力。
由于城市发展环境较差而造成的摩擦力的存在,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二)城市病对经济增长阻滞效应测算
1.理论模型构建
美国经济学家索罗(Solow,1956)和斯旺(Swan,1956)等人在 20世纪 60年代通过放
松一些假定对哈罗德—多玛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之后,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在
增长经济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多年[16]。对于城市经济增长而言,索罗模型假定在生产过程
中除了资本、劳动和知识以外的投入品都处于相对次要地位[17],忽视了城市发展健康度的
重要性。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把城市发展健康程度作为变量引入到生
产函数中,可以用来分析城市病对经济增长的阻滞作用。
假定一个特定的城市经济体:(1)生产单一产品Y,其经济含义是消费品和投资品是可以
完全替代的;(2)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资本K、劳动 L、知识或劳动有效性 A和城
市发展健康程度 T;(3)城市发展健康程度、劳动和知识增长率或变化率λ、t、g 是外
生给定的,则:T=λT(t),L=tL(t),A=gA(t);(4)假定储蓄率在国民收入中所
占比重是不变的,并全部转化为投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有两个基础方程,一是总量生
产函数,二是资本积累方程。总量生产函数可以用(3)式表示:
Y(t)=F(K(t),T(t),A(t)L(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司薪酬激励模式的分析与再造研究.pdf
- ××商业银行总行H分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pdf
- “L型”经济走势下财务管理思考——从湖北宜化集团财务管理说开去.pdf
- “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实证分析——以庆阳市为视角(上).pdf
- “城管”执法相关问题研究——基于W市相关司法案例(上).pdf
- “城管”执法相关问题研究——基于W市相关司法案例(下).pdf
- “创世界品牌”,珀莱雅凭什么?.pdf
- “大集团小总部”如何实现“适管控高效能”?——新兴际华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上).pdf
- “大集团小总部”如何实现“适管控高效能”?——新兴际华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下).pdf
- “大交通经济”发展及行政体制改革——以郑州市为例.pdf
- “独立公立学校计划”:澳大利亚公立学校自治化改革新探索.pdf
- “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以出租车改革为例(四).pdf
- “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网络社会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以出租车改革为例(一).pdf
- “放管服”工作中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对策研究——基于对S省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第三方评估(下).pdf
- “负债型乡镇”政府的财务困境及其出路——基于苏南郭镇的调研.pdf
- “管资本”导向下的国企改革主题机会——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探讨和启迪.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