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9张PPT).pptxVIP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9张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入新课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文天祥身死不忘故国,印证了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誓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感受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感情。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3、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状元(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背景链接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朗读节奏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遇到朝廷选拔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得官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辛苦遭逢 起一经,干戈 寥落 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战争四周年红心,比喻忠心浮萍孤苦无依的样子指史册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合作探究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联回忆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是在1256年,因科举中进士第一名而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战斗生活至今已有四年,“干戈寥落”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和遗憾。合作探究“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什么? 儒家经典。合作探究颔联两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都用了比喻的修辞。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极具艺术感染力。合作探究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合作探究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 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皆表地名,后者皆表心绪。 表达对抗元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合作探究颈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双关、对偶。 合作探究尾联使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直抒胸臆。 表明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合作探究尾联是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合作探究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取”和“照”的 表达效果。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崇高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合作探究这首诗的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首联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是纵的方面;颔联以比喻形容当时时局,从国事说的自身,是横的方面。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颈联承上颔联具体补充,暗示诗人处境。前六句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尾联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合作探究主 旨 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写作特色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朝廷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机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