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宁波市 中学历史教学界同仁 致以崇高敬意 惠贞书院 李永康 hzlyk@ 《断章》 卞之琳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 1910.12.8 — 2000.12.2 ) “ 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辛弃疾 我见“政变”多 血 腥 , 料“政变”于我应如 何 ? 问题 1 、我们学过哪些“政变”?据此 指出,什么是政变? 问题 2 、你如何看待“政变? 料“政变”于我应如何? 戊戌政变 执教:李永康 什么是戊戌政变? 探究 戊戌政变能避免吗? 戊戌政变后果如何? 什么是戊戌政变? 探究 戊戌政变能避免吗? 戊戌政变后果如何? 1898 年 9 月 18 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 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 禧彻底交权。 9 月 19 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 月 20 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 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 月 21 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 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 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 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 (2005 年版 ) 整理 戊戌政变大事记 袁世凯告密是否是这场政变的直接原因?(李如颜等) 什么是戊戌政变? 探究 戊戌政变能避免吗? 戊戌政变后果如何? 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在那时都似乎被忧郁 激愤的心情和耻辱无奈的感觉所笼罩。“一战(甲午 战争)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 这种惊慌 失措后的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 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伴随着列 强的侵略)忧患和焦虑、悲凉和紧张仿佛一天紧似一 天,中国主要政治力量表现出一种无以自处的彷惶和 紧张。 葛兆光 .1895 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 开放时代 2001 年第 1 期 体验 1890 年代的中国心情 慈禧 光绪 英日等列强 维新派 普通民众 翁同龢等 军队 刚毅等 顽固派 知识分子 探究 慈禧 光绪 英日等列强 维新派 普通民众 翁同龢等 军队 刚毅等 顽固派 知识分子 探究 出身岭南书香之家,在广州府连考三次, 16 岁时 得“秀才”头衔。 1876 年,康有为 19 岁时在广州参加第一次乡试, 结果乡试不售,直至 1889 年,康有为六考六败。 在 36 岁时, 1893 年,康有为“中举”。两年后, 在北京会试高中,成为“进士”。 体验 康有为的心情 万木草堂时代,康有为自封为今日“素王”,其 5 位及门弟子各有逾越孔门“十哲”的名号,罗列如 下: 陈子秋号“超回” —— 超越颜回也。梁启超号“轶 赐” —— 轶义为超车。启超超过子贡也。麦孟华号 “驾孟” —— 骑在孟子头上也。曹泰号“越伋 ” —— 孔伋(子思)何能与曹某相比也。韩文举号“乘 参” —— 把曾子当马骑也。 —— 冯自由《革命逸史》转自《晚清七十年》 极度自信?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大?“舍我其谁” 的中国脊梁? 康有为及其弟子的心情 体验 章太炎就留下这样的实录:“康党诸大贤,以长 素为教皇,又目为南海圣人,谓不及十年当有符命, 其人目光炯炯如岩下电。此病狂语,不值一笑 。”(丁 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 82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章太炎与康氏门人相遇,“论及学派,辄如冰炭 “章太炎不同意康有为‘倡言孔教,康有为门徒竟 至‘攘臂大哄,章太炎愤而离开《时务报》 ” 。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 42 页,中华书局 1979 年。) 转自袁伟时《帝国的落日》 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