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汇总(君).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学 PAGE 1 PAGE 1 1.相传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凡孩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2.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成就: ㈠基础理论 ①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②创立小儿面部诊法:提出小儿四诊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详述而实用。 ③概括小儿体质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㈡临床实践 ①详细记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 ②对小儿惊风与癫痫作了明确鉴别。 ③提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的论点。 ④化裁古方:七味白术散 3.明万全:“三有余,四不足”小儿体质特点:阳常有余,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阴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 4.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诊法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5.胎儿期(末次月经的第1天起为40周,约经280天, 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幼儿期(1~3周岁)→幼童期(3~7周岁)→儿童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一般女12岁,男13岁))→青春期(女11、12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 6.体重:<6个月 体重(kg) = 3十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 = 6十0.25×月龄 1岁以上 体重(kg) = 8十2×年龄 7.身高: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约25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 70+7×年龄。 8.头围: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4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9.P13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选择) 10.小儿的生理特点: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⑴脏腑娇嫩—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五脏六腑的形体未曾成熟。 ⑵形气未充—小儿脏腑生理功能未曾完善,处在不断充实和健全的过程。年龄愈小,这种特点就愈明显。⑶古代医家将这一特点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临床表现:三不足,二有余、稚阴稚阳 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 ⑴反应小儿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迫切; ⑵指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育迅速,蒸蒸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11.小儿的病理特点:①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年龄越小,脏腑娇嫩越突出、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 ⑵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易于感受外邪,发病容易,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面。 ⑶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临床既易从化火,火热伤心生惊、伤肝引动肝风。 ⑷小儿疾病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形成寒热转化或兼夹。 ②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⑴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治疗反应灵敏; ⑵小儿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 ⑶小儿病情好转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机会较成人为多; 12.P22儿科诊法概要(过一遍) 13.问诊内容:问年龄;问病情(问寒热、问出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问睡眠);问个人史(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14.P32儿科治法概要(过一遍) 15.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三种。其中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应大力提倡。 16.胎黄: 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 生后第2~3天 于4~6天最重 出生后24小时以内 发展快,程度重 黄疸消退 生后10~14天 (早产儿延迟至第3周后消退) 消退迟(超过3周) 黄疸退而复现 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他症状 一般情况较差,伴有神萎不哭等 病理性胎黄又需辨其阴阳,阳黄治以清热利湿退黄;阴黄治以和温中化湿退黄; 17.感冒: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①辨证要点:本病辨证,重在辨风寒、风热、暑湿,表里、虚实。 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末春初,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无汗咽不红为风寒之证;有汗咽红风热之证。暑邪感冒发热较高,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为暑热偏盛之证; ②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稚阴稚阳之体发汗不宜太过,防止津液耗损;常宜辛凉辛温药并用。 ③证治分类⑴风寒感冒:法·辛温解

文档评论(0)

W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