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十章
弧菌属检验、气单胞菌属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弧菌属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临床意义
• 1.霍乱弧菌致病机制
• 霍乱弧菌可以从胃进入肠道,通过鞭毛运动穿过肠黏
膜表面的粘液层,由菌毛的作用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
表面繁殖,产生由染色体介导的对热不稳定的霍乱毒素
(cholera toxin, CT ),霍乱毒素是由A亚单位和B亚单位
构成的多聚体蛋白,A亚单位由两部分构成:A1是腺苷
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是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到结合于
膜上的Gs蛋白上,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
cAMP水平增高,导致肠腔内离子和水过度分泌;A2可
辅助细菌进入细胞。B亚单位是由5个相同的单体组成,
可以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霍乱毒
素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导致细胞快速向细胞外分泌
水和电解质,使肠腔内水、钠潴留导致呕吐和剧烈腹泻,
出现霍乱特征性的“米泔水”样便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临床意义
2.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机制
通过菌毛的粘附,产生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而致病,该毒素能耐受100℃10min不被
破坏。它表现为①TDH对人和兔RBC的溶血性较高,对马RBC不溶血
;②对多种培养细胞如Hela细胞、FL细胞及鼠心肌细胞有细胞毒性
;③心毒性作用,可导致心电图异常表现;④肠毒性作用,使肠黏
膜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肠液分泌亢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生物学特性
1.霍乱弧菌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广(18~
37℃),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
琼脂平板生长良好,初次分离霍乱弧菌常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霍乱弧菌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均阳性
,能发酵很多常见的单糖、双糖和醇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
阿拉伯糖;还原硝酸盐,吲哚阳性。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生物学特性
2.副溶血性弧菌
嗜盐性,培养基以含3%NaCL适宜,无盐不能生长。在
血平板(含羊、兔、马等血液)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
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以D-甘露醇作为碳源的
Wagatsuma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
Kanagawa phenomenon, KP)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三、微生物学检验
1.霍乱弧菌
粪便或呕吐物等标本接种分离或鉴别培养基,在分离菌落
上进行氧化酶试验、O/F试验(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阳性
、O/F试验发酵,进行弧菌科生化反应(弧菌科编码)。编码
结果为霍乱弧菌,进行O1多价血清凝集试验,O1多价凝集再进
行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单价凝集,和其中一个单价凝集,
立即上报疾病控制部门;O 多价不凝集,进行O 血清凝集,
1 139
O139凝集,立即上报疾病控制部门,O139不凝集,则根据理论教
材表10.1~10.5进行鉴别试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三、微生物学检验
2.副溶血性弧菌
粪便或呕吐物等标本接种分离或鉴别培养基,在分离菌落
上进行氧化酶试验、O-F试验(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阳性
、O-F试验发酵,进行弧菌科生化反应(弧菌科编码)。编码结
果为副溶血性弧菌,予以直接报告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四、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
1.霍乱弧菌 一般实验室不能开展药敏实验
2.副溶血弧菌
• 培养基:纸片扩散法:Mueller-Hinton琼脂(MHA)
• 肉汤稀释法调节阳离子的Mueller-Hinton肉汤(CAMHB)
• 接种物:直接菌落悬液法(0.85%生理盐水),相当于0.5麦氏标
准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