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线通信与移动网
p10
内容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参考资料
闫毅等编《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仲令编《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许晓丽等编《无线通信原理》(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美 Theodre S. Rappaport蔡涛、李旭
杜振民译电子工业
无线通信技术
1人类通信史上的两大飞跃
无线电通信
近代有线通信
从古代的烽火台、驿站、漂流
瓶等通信工具
无线通信技术
1.1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的发展
尽管有线电报与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是这种通信是
有局限的一必须使用电线或者电缆。这使得不好铺设电线的地方无
法通信。因此,人们又开始设想:能否撇开电线实现电通信呢?
1865年
1887年
1895年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
韦从理论上证明了
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创造了奇迹利用
种看不见的波一电磁在。
电磁波将电信号不用
波,并证明这种波能
导线传播到16公里的
以光的速度每秒30
万里经过空间传播
但是由于太抽象,很
多科学家怀疑它是否
存在
无线通信技术
1896年,成功实现
了1.7公里的无线电
报通信;1899年,
跨越英吉利海峡的51
公里无线电通信试验
成功;1901年,成
功试验了纽芬兰和昆
沃尔之间,横跨大西
洋3000公里的越洋
无线电通信
马可尼
初识通信
为何要通信:我们要信息
(通信的目的:传递肖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例如语音、文字、音乐、
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例如:早上闹铃响起,这事本身是个消息
而铃声传递的信息是:该起床了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
发送设备
接收设备
信者
(发送端
(接收端)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道字
受
息
调信道解译
妈//密/译/信
码/者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3.2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发一[盒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
发的工作方式
L发端户
信道
收端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
信道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由于其信道是无线的,甚至是不可以选择的,
属于随机变参信道,因此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传播条件恶劣
(2)噪声干扰严重。
(3)网络结构复杂。
(4)综合多种技术。
(5)频谱资源有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