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安排: 2 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 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 有时 鞭打孩子时, 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 对这样的母亲, 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 适(1891— 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 1904 年随兄
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 1906 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 年赴美留学,先入康 奈尔大学农科, 1912 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 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 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 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 《文学改良当议》, 1917 年 1 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 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 加《新青年》编辑, 1920 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 于保守。 1928 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1931 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 系主任。 1932 年 5 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 1946 年就任北京 大学校长。 1949 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 1958 年回台湾担任中 央研究院院长。 1962 年 2月 24 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 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 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 安徽绩溪人, 16 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 时胡传年 48 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 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 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 为了家人, 冯顺 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 只有 23 岁。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 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慈母严父, 对我谆谆教诲; 对我要求严格, 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气量大, 性情好, 事事留心, 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回忆我的母亲
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 角儿, 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 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 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 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 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 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 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 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 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 这不仅珍贵, 让我永铭于心, 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一个原因是, 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 段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