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芳吉白屋体新诗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docxVIP

从吴芳吉白屋体新诗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吴芳吉白屋体新诗看中国新诗的 发展途径 【内容提要】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 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 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 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 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 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关键词】 吴芳吉;新诗;白屋体新诗; 新诗发展 中国新诗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算 起将近有一百年历史了 ,但新诗与几千年的 中国传统诗歌的辉煌成就相比终显逊色,这 是不争的事实,鲁迅认为“中国现代诗歌并 不成功”,毛泽东甚至说:“现在的新诗不 能成形,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一百块大 洋。” “用白话写诗,八十年来,迄无成功。’ 这些评价指出了新诗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但 不容忽视的是:新诗也确有成就。那么,我们 应当如何看待新诗创作中的意象问题、 诗体 可题、语言问题、继承传统与学习西方问题 ? 新诗的出路何在? 吴芳吉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见 解,其新诗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当代新 诗发展有诸多启发借鉴意义。 一、中西融合 中国新诗本来就是“西化”的结果,如 果没有西洋诗的影响,中国新诗是不会形成 的。胡适指出:“欧化的程度有多少的不同, 技术也有巧拙的不同。 但明眼的人都能看出 凡具有充分吸收西洋文学的法度和技巧的 作家,他们的成绩往往特别好,他们的作风 往往特别可爱。”他甚至说:“西洋的文学 方法,比我们的文学,实在完备得多,高明得 多,不可不取例。”要建设新诗,一定要打破 传统诗的格律,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更新,就 要学习西洋诗不拘句数字数等形式,这是无 疑的,吴芳吉也赞成。关键是如何学习西洋 诗,是“西化”与“民族化”的结合呢 ?还 是“全盘西化”而割裂传统 ?胡适主张全盘 西化,他在1929年为英文版〈〈中国基督教年 鉴》写的短文〈〈今日中国的文化冲突》就提 出“全盘西化”主张,极为凑巧,也正是 1929年,吴芳吉自编出版了〈〈白屋吴生诗稿》 在该书叙中提出了与胡适等人完全不同的 观点。首先,他肯定诗歌是随时代的变化而 发展的,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说:“国家当 旷古未有之大变,思想生活既与时代精神咸 与维新,则自时代所产之诗,要亦不能自外。 譬之乘火车者,既已在车,无问其人之欲行 不行,要当载之前趋,欲罢不止。故处今日之 势,欲变亦变,不变亦变,虽欲故步自封而势 有不许。就是说,新诗的发展与变化是客 观的,绝对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只能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不能落伍,更 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这段话指出 了新诗产生、发展的必然性、正义性。吴芳 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旧诗都有成就的 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位着名诗人。 他在写作传 统诗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新诗,如〈〈护国 岩词》、〈〈婉容词》、〈〈两父女》、〈〈笼山曲》、《巴 人歌》等。这些诗,形式内容都是新鲜的,不 是传统意义上的古诗、 歌行、乐府或词、曲, 语言基本上都是白话,形式不拘一格,都反 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时代新精神,以〈〈婉容词》 为例,该诗描写留美丈夫受西方自由恋爱影 响,“与美国一女子善”,抛弃结发妻子婉 容,婉容悲愤至极,投江自杀。作者谴责了丈 夫“某生”的负心,对婉容寄予了深深的同 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某生”的思想新潮 与婉容的守旧,在当时都是比较典型的,颇 有时代的代表性。在语言上,该诗是白话体 新诗,通俗易懂,句式长短不齐,不拘平仄格 律,押韵而铿锵,与西方自由体诗歌格式一 致。吴芳吉的这类新诗。一方面不脱离传统 另一方面又具西洋诗特质,在当时抛弃传统、 全盘西化的呐喊声中,一些人就看不惯,有 人批评说:“非新非旧,非驴非马,其转语之 痛改!其实,这“非新非旧”,即亦新亦旧, 正是吴诗“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特点。 在这批评声中,吴芳吉不但不改,还坚持写 下去,创作了大量类似的白屋体新诗。 其次,在中西融合上,吴芳吉主张中西 平等交流,吴芳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较 早提出“中西融合”说的作家之一,中国传 统文学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优秀部分必须继 承发扬,对于西洋文学,只能选择性吸收,不 能兼收并蓄。他说:“盖吾诗虽老,固非全枯。 不须迁地,更难拔除。???’文字,中西全异者 也;文艺,中西半同者也;文理,中西全同者 也。舍其全异,取其全同,酌其或同或异,吾 知其生气勃勃,光辉焕射,必有异于前 矣。”“故余之取于外人,亦犹取于古人。 读古人之诗,非欲返作古人,乃借鉴古人之 诗以启发吾诗,读外人之诗,断非谄事外人, 乃利用外人之诗以改良吾诗也。” “若此之 行,不迁地以凭虚,不拔根以自败,有异剪枝, 乃同接木,此则余之所谓变也。”他决心 “自立法度,以旧文明的种子,人新时代的 园地,不背国情,尽量欧化,以为吾诗之准 则”。这种平等地有选择地吸收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