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角度分析邓小平文化观.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全球化角度分析邓小平文化观 摘要:文化观的核心是科学思维和科学 精神。邓小平文化观高屋建令瓦,极富科学魅 力,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尤其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思考,大大拓展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 的理论与实践空间。这种科学魅力,与其看 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是分不开的, 这就是对全 球化的把握。 直面时代发展主题和中国具体实际, 是邓小 平文化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观;民族精神 Abstract: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core is the scientific thought and the spirit of science. Deng Xiaoping cultural perspective operates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the extremely rich scientific charm, enriched the construction to hav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particularly “face modernization, face world, face the future 力 the ponder, has developed greatly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question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space. This kind of scientific charm, with it looked that the question the angle and the altitude are cannot separate, this is to the globalized assurance. faces directly the time development subject and the Chinese concrete reality, is the Deng Xiaoping cultural perspective basic mentality. key word: Globalization; Cultural perspective; National spirit 刖曰 面对全球化浪潮,邓小平以包容性和前瞻 性的视野,系统运筹和理性思考了社会主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全面发展, 从而建构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需 要中国”的现代化思维框架。 对全球化现实与态势的关注,是邓小平 文化观的理论起点,也培育着他对中国现代 化发展的广阔视角——中国发展与世界发 展的整体性、同步性和协调性。 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变化最烈、 发展最快的100年,这100年带来最大的成 果,若从世界文化发展角度看,其真正历史 进步在于世界从此迈入全球化时代。何谓 “全球化”?对其内涵的诠释多种多样, 但 毫无疑问,全球化最本质的东西是“全球意 识”,也就是要求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 展自身文化的同时必须关注人类社会发展 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本身具有重 大意义。虽然马克思早在 19世纪中叶对此 就曾预言,但是,如此急迫地呼吁“我们都 是单一人类家族的一员” [1],如此现实而 自觉地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也就是 我们所说的真正树立起“全球意识”, 却发 生于20世纪。全球化话题出现的内在动因 有三:首先是各民族、各国家互相联系的日 益紧密化。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指出: “在20世纪的进程中,世界五大洲之间、 近两百个国家之间的交融和交往发生了巨 大的量的飞跃,同时也发生了重大的质的飞 跃……现代交通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 贸易技术以及现代金融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P5-6)当年邓小平乘 坐日本新干线,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谈到最 大的感受是“快”。确实,日新月异的科技 革命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计算机国际互联 网络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把各行各 业、各国各地的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连在一 起,使人与人之间、生产部门之间、地区之 间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在信息化、 科技化之上。其次是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 互相依存性日益突出。空间距离的缩小,使 经济一体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其触角伸 向全球各地,于是人类共生问题也开始紧扣 人们的心扉,当“东京股票交易所的股市行 情下跌,几秒种后,就会在伦敦、纽约、苏 黎世或阿姆斯特丹引起连锁反应” (P5)时, 当中东局势的任何微澜都在牵动着世界各 国的神经时,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世 界所面对的真正的重大问题是人类整体的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