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理学教学课件:第三节 风湿病.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风湿病 rheumatism p142 一、概述 1.一种与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 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属于结缔组织病,也称胶原病。 2.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 脏、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 脑及血管,以心脏病变最严重。 3.临床:好发年龄5-15岁,发病有地区差 异。发热、心脏关节损害,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抗O↑。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① 发病前:咽峡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 道链球菌感染; ② 多发于链球菌感染盛行的冬春季; ③ 抗菌素防治咽炎等同时,减少风湿病 发生与复发; ④ 内因:机体、抵抗力与反应性的变化 ⑤ 非化脓性炎症。 2.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3.遗传易感性 4.链球菌毒素学说 二、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结缔组织的炎性病变 (一)部位:全身结缔组织,尤其心脏、 关节、血管、皮肤。 (二)分期: 1.变性、坏死和渗出期(1个月): ① 结缔组织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 坏死; ② LC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2.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2-3月): 特征性肉芽肿→风湿小体 ( Aschoff小体,诊断意义) ① 部位: ◆多发生于心肌间质小血管旁、 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 心外膜、关节、血管等处少见。 ② 镜下特点: ◆中心:纤维素样坏死 ◆周围:Aschoff cell 枭眼细胞awl-eye cell 毛虫细胞caterpillar cell ◆外周:少量LC及浆细胞。 ③ 风湿细胞来源: 单核-吞噬C来源,不是心肌源细胞, (表达Vimentin mac387、 lysozyme; actin、 desmin阴性) 。 3.纤维化期或愈合期(2-3月): 风湿C→纤维母C→纤维化→梭形小瘢痕; 整个过程4-6个月,病变新旧并存,反复 进展→严重的纤维化、瘢痕形成。 风湿性心肌炎(低倍镜) 风湿性心肌炎(高倍镜) 风湿性心肌炎(高倍镜) 三、各器官病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全心炎或某一层病变为主 多见于青壮年。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1)部位: 心瓣膜,以二尖瓣最常见,其次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及 三尖瓣,肺动脉瓣极少累及。 (2)病变: ① 肉眼:瓣膜闭锁缘,单行排列, 1-2mm,灰白色,疣状赘生物,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 ② 镜下:白色血栓; ③ McCallum斑(McCallum platch): 左心房后壁,内膜由于风湿性心内膜炎 反复发作,机化增厚,形成粗糙皱缩的 内膜区。 (3)结局:赘生物反复机化→瓣膜增厚, 变硬,粘连→狭窄或关闭不全; (4)临床:发热、贫血、心区杂音 风湿活动停止→杂音减弱或消失。 风湿性心内膜炎 2. 风湿性心肌炎 rheumatic myocarditis (1)部位: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2)病变:① 成人:心肌间质小血管旁 →Aschoff小体; ② 儿童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 →急性心衰。 (3)结局:心肌间质→小瘢痕灶→对心脏舒缩功能影响不大; (4)临床:急性期,心跳加快,第一音低钝,ECG的P-R间期延长,发 烧,WBC↑、抗O↑。 3.风湿性心外膜炎(风湿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 (1)部位:主要累及心包脏层 (2)病变:浆液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症 ①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 干性心包炎→绒毛心; ② 以浆液渗出为主: 湿性心包炎→心包炎性积液。 (3)结局 ◆恢复,吸收 ◆机化→脏壁层粘连→缩窄性心包炎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