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柳宗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柳宗元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柳宗元”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柳宗元 【生卒】:773—819【介绍】: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故又称柳河东;因曾贬职广西柳州,又称柳柳州。 柳氏祖上世代为官,本人“少聪警绝众”。 尤精诗骚,“文辞精美,与古为伴”,同辈皆推崇之。 21岁登进士第,26岁应举宏词,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803)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 柳氏与刘禹锡同预其事,升任礼部员外郎。 王氏欲重用之,但因不久事败,柳氏等八人俱遭贬斥,史称“八司马”事件。 柳氏被贬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永州司马。 十年后再任柳州刺史,又四年,病卒于柳州。 柳宗元遭贬谪之后,不复得召,故专事着述,“名盖一时”。 柳氏的人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天人关系上。 他主张“天人不相预”、“圣人之道利于人”等思想,与韩愈、刘禹锡等一道,成为中晚唐思想的主流。 柳宗元有文集四十卷,自刘禹锡首编《河东先生集》之后,历代校本较多。 较完备的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的《柳宗元集》。 (1)天人不相预 柳宗元的天人关系论,首先描述了天究属何物及其特殊性质。 他声明同意庄周的“天曰自然”的观点。 认为,上而立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处于天地之间者世谓之元气,寒暑交替世谓之阴阳之作。 天地纯属自然之“物”,是不能赏功而罚祸的。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矣。” 论证了自然界没有意志,功祸由于人,与天无关,进而提出“天人不相预”的命题。 他认为,天与人不是一个东西,“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 认为赏罚属于人事,春生夏表属于天道,二者互不干预。 他还指出,山川之类皆天地之物,阴阳之作不过是元气游动于天地之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这与人又 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山川之震与人事并无任何干系。 在柳氏看来,自然界的雷霆雪霜,不过是一气之动,并不是有心于物,并没有故意惩戒于人之意。 有心于物的只有圣人,但圣人之为教,并不威以怪异、祷禳,因为它们仍是有悖于阴阳的。 针对《礼记·月令》的说法,他认为,执政者发布的政令,有些是适时而发的,如针对农时的政策;有些却并不是非在某个时令去做的,比如“布德行仁”,并不一定如《月令》所言,非在春天施行不可。 所以,他认为,《月令》上的某些规定,“特瞽史之语,非出于圣人也”。 总结以上论据,柳氏断言,“非天预乎人”、“天之不谋乎人也”。 因此,“务言天而不言人,是惑于道者也”。 既然天人不相预,不相谋,所以,“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圣人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 柳宗元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概括,批驳了“天人感应”论,区别了自然的东西与人为的东西,开始认识到尽人事的作用,抛弃了以自然解释人类社会生活的说法,具有反对经典教条主义的意义。 (2)受命不于天于其人 对于人间事务,柳宗元将人和人事放在了首位。 他认为“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 人间之事,莫大于国家之兴衰、王朝之更替,对此,古来即有“受命”之说。 但在柳氏看来,“天集厥命,惟德受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政权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决定国家命运的不是天而是人。 谁行仁政,谁就取得政权,故又称“休符不于祥,于其仁”。 在柳宗元看来,与其顺时之得天,不如顺人顺道之得天。 好怪之徒,以大电、大虹等为受命之符,柳氏断定为“诡谲阔诞”之妄言。 真正的受命之符是德行,真正的吉祥之符是仁政,而不是天。 他断言,未有丧仁而长久者,亦未有恃祥而长寿者。 有为之君,应思德之未大,求仁之未备,以极于治邦,以敬于人事,罢黜休祥之奏,深究贞符之奥。 柳宗元关于“受命”的议论,是其“天人不相预”理论的推演,也是对君权神授说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 (3)力足者取乎人 柳宗元探讨了人与神的关系,并注意到有神论产生的根源。 他认为,圣人之道,不穷究怪异以为神,不引伸天地以为高,而只不过是利于人、备于事而已。 鬼神之事,渺茫荒惑无可准,为明者所不道。 既然“神之貌乎,吾不可得而见也”,则圣人之为心,必有道而已。 不在乎神,而在乎人。 所以,水旱之灾,亦非神之所为,而是人自己对自己所做所为的惩罚。 如果天真有神灵,有神用,宜取鉴于仁;如果神要想有所依恃,亦应选择仁。 柳宗元的结论是,“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 揭示了相信天命鬼神的根源是力不足的表现。 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有神论倾向,柳氏亦有解释。 他认为,古人所以言天,只是对愚昧敦厚之人而言,不是针对聪明睿智者的。 或者是对事情本身不甚明了,思之不深之故。 对于儒家主张的祭祀,他认为是先王之所以佐教化,未必以之为神。 对于占卜,他认为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