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歌德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歌德”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歌德
【生卒】:1749—1832【介绍】: 德国着名文学家,他不仅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之一,还是集批评家、新闻工作者、画家、剧院经理、政治家、教育家、自然哲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早年曾学习法律,在斯特拉斯堡与赫尔德结识后,对他一生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他在这期间写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新时代。
1771年他发表了《莎士比亚时代的谈话》,预示着“狂飚突进”运动的兴起。
1774年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失恋为主题宣传了18世纪一种盛行的人生观,即偏爱一种绝对不幸的后果。
1775年定居魏玛后,担任魏玛公国的大臣,参与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和国家改革的工作,并在繁忙之余和旅游途中,写作了一系列着作、诗歌和剧本。
结识席勒后,两人通信频繁,共同探讨该时代德国文学的成就及其创作活动,阐述文学所代表的人道主义理想。
1809年长篇小说《亲和力》问世,在文学问题之外提
出了艺术家的社会行为问题,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赞成通过文学的交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尊重,以达到世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晚年发表的《威廉·迈斯特》(二部)和《浮士德》两部作品,集几十年辛苦创作之精华,被视为德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歌德的人学思想是18、19世纪市民阶层人道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
在政治上他要求恢复人的自由和尊严,崇尚理性、正义、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奴役和摧残。
他主张通过文学的感染力量和教育手段来改善社会的不良道德习俗,提高民众的素质,最后达到一个理想的社会。
他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崇尚古希腊文明,主张和平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具有“世界文化”的视野。
他还身体力行,参加改革和社会实践,帮助制订各种法律方案,尽可能帮助一批文学家和学者改善生活状况,为他们的创作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歌德本人更是勇于创新、勤于探索、辛勤工作的楷模。
歌德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充分地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诗歌和戏剧中。
《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这部作品以古希腊传说中的
神话人物为主人公,她被塑造为人道主义的代表,她用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克服了人间的错误和罪恶,最后达到自我与世界、个人与规律统一的理想境地。
全剧以完整的形式、明快的语言,表述了歌德本人的人道主义理想。
《浮士德》是歌德耗费60年心血才创作完成的作品。
浮士德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歌德将他改编成一个不断在人间追求最丰富的知识,最美好的事物和最崇高的理想的人物,他经历了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等不同人生阶段的考验,每一阶段都充斥着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都是对灵魂的煎熬与磨炼,最终都以悲剧宣告结束。
最后,浮士德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事业中突然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自己也在这瞬间死去。
浮士德是西方人的典型代表,他内心充满理性与邪恶的斗争,不满现状,努力探求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小说《威廉·迈斯特》也是一部长篇巨着,用了近50年时间才写作完成。
这部教育小说将主人公的成长分为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两部分,力图体现主人公摆脱狭隘的环境限制,走向广阔天地,追求更高理想的艰难过程。
在这一奋斗过程中他多次陷入迷津,屡犯错误,但最后终于达到了理想境界。
歌德通过迈斯特这个形象塑造了一个不断树立人生理想,不断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培养自己的个性,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理想形象。
歌德十分崇尚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
在早期诗歌中,他以充沛的热情讴歌大自然的暴风雨、神活与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他醉心于投身自然,与神灵交往,与宇宙合一。
在魏玛时代,他在诗歌中注重对自然和人生作深入考查,他的许多无题短诗都反复概括生活的智慧,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奥秘关系。
他在民歌基础上创作的一些短诗则显示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魔力与魅力。
晚年发表的诗集《西东合集》通过大量的抒情诗和哲理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时代的观察,对爱情的体验,对生命演化的探索,他认为一切都在变化,在消逝,在新生。
此外,他还写了大量的格言诗,被称为“温和的赠辞”,常被以后的文学作品引用。
他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1794)和《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对市民的中下阶层寄予深刻同情,对封建社会的官僚、骑士、僧侣予以无情讽刺和深刻揭露,受到民众的喜爱。
(1)自由、改革与革命 歌德认为,人必须有自由,但不是一种任意的自由,而是理性的自由。
他指出,自由就是给人一种可能性,使人在一切条件
的制约下做符合理性的事。
在理性之上还有一种“绝对”的东西,这就是全人类的共同幸福。
人们如果不遵从一定的法制,就没有个人自由。
自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