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中国文化 (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视 域下的组织 与人力资源 第二篇 现代组织情境下 的儒家成人机 理与应用 第5章 礼的天人合一解析与应用 目 录 5.1 礼法自然、礼源天地 5.2 礼为仁用 ,仁因礼显 5.3.1 由礼而敬 ,束身修心 (上) 5.3.2 由礼而敬 ,束身修心 (下) 5.4.1 礼乐调节 ,和谐和美 (上) 5.4.2 礼乐调节 ,和谐和美 (下) 5.1 礼法自然、礼源天地 u导入 “礼起于何也 ?曰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 界 ,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 ,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 人之欲 ,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 ,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 之所以起也” (《荀子·礼论》 )。 5.1 礼法自然、礼源天地 u 礼法自然 “先王之道 ,仁之隆也 ,比中而行之 ;曷谓中?曰 :礼义是也 ;道者 ,非天之道 ,地之 道 ,人之所以道也 ,君子之所道也” (《荀子•儒效》 )。在这里 ,荀子将仁视为先王至高之 道 ,礼义是这种中正之道的关键 , “礼”是人道的最高标准 ,是治理国家的大纲 ,圣明的先 王自觉遵循天道 ,以礼治国 ,就能实现天下大治。荀子认识到 “人无礼 ,则不生 ;事无礼 , 则不成 ;国家无礼 ,则不宁” (《荀子·修身》 ),即小到做人 ,大到治国 ,做任何事情都要 以礼法为依据。 5.1 礼法自然、礼源天地 u 礼法自然 “君子既的得其养, 又好其别 ;曷为别? 曰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 贫富轻重皆有称也……先王 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之, 使有贫富贵贱之等, 足以相兼者, 是养天下之本”( 《荀子·王制》) 。 礼源于人性,因为人生而有欲望,为了满足其欲望,必定有纷争,古代圣人制礼就是为了控制、规范 人们追求欲望的行为使人们安分守己、各得其所 ,保持社会的有序和和谐。蒙培元先生认为 : “荀子所说的礼 ,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及其一整套伦理关系”。荀子进一步论述 : “请问为人 君? 曰 以礼分施, 均遍而不偏 ;请问为人臣? 曰 以礼待君, 忠顺而不懈 ;请问为人父? 曰 宽惠 而有礼 ;请问为人子? 曰 敬爱而致恭 ;请问为人兄? 曰 慈爱见友 ;请问为人夫? 曰 致功而不 流, 致临而有辨 ;请问人妻? 曰 夫有礼则柔顺听侍, 夫无礼则恐惧而字竦也 ;此道也, 偏立而乱, 俱立而治, 其足以稽矣。”( 《荀子·君道》)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基本人伦关系在 “礼” 的作用下和谐有序。 5.1 礼法自然、礼源天地 u 礼以教民 礼的功用主要是教化百姓 ,即所谓的 “礼以教民”。吕坤 (明 )云 : “夫礼非徒亲人 , 乃君子之所以自爱也 ,非徒尊人 ,乃君子之所以敬爱也” ,而顾炎武 (明 )则认为礼 “本于 人心之节文”、为 “自治治人之具” ,可见礼的含义有二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