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新疆60余年的文学艺术作品
新疆于1949年9月25日和平解放。60余年来,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新疆结束了长期以来文化相对封闭、停滞的状态,进入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与全国文学接轨并同步发展的新时代。
60余年来,统一而强大的新中国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政策、教育的普及,大规模汉族移民的进疆,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被送到内地学习、参观,都从整体上提高了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素质。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空前加强,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加大的文化投资,充实加强的文化机构,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翻译事业和出版业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也大大增强了新疆与内地,新疆与世界的文化信息的沟通交流。与汉族作家携手为伴,走过新疆文学60余年的新疆各少数民族作家,不但要完成民族走向现代的历史任务,更肩负了文学走向现代的历史任务。在这60余年中,诞生了一批影响了新疆文学的作品,它们深刻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构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
小说及电影文学:
伴随着新疆的和平解放,各民族的文学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文字的文学刊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全疆各地的同时,也带来了解放区小说的艺术传统,即反映农村题材的创作领域和反映战争和革命历史的创作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新疆小说基本在这两个领域里发展。维吾尔族作家祖农·哈迪尔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写作了小说《锻炼》;哈萨克族老作家郝斯力汗也创作了反映牧业合作化的《起点》,其他的如《牧村纪事》《斯拉木的同年》《阿吾勒的春天》等描写哈萨克人民解放前后生活的短篇,富有浓厚的草原牧区特色,表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中的哈萨克族新人新事;由祖农·哈迪尔创作的话剧《蕴倩姆》《喜事》于1956年获全国话剧奖,是当时新疆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有影响的作品。祖尔东·萨比尔的《欠债户》等短篇小说,《阿勃腊勒的风》《教师》等两部长篇小说是当时维吾尔文学的成就之一。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语言生动,富有时代特征。柯尤慕·图尔迪的《克孜勒山下》(1975年)是维吾尔族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老作家王玉胡以高度的艺术自觉,本着为兄弟民族服务的精神,反映兄弟民族的生活和历程,创作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电影文学,其中以《哈森与加米拉》《阿凡提》《绿洲凯歌》等为代表作,短篇小说《阿合买提与帕格牙》《晚秋春花》《热依木坎尔匠》以深厚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受到各族人民的赞赏,成为当时新疆文学的重要成就。
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上百万屯垦戍边的大军,在茫茫荒原上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建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书写了中国数千年屯垦史的新篇章,创造了别树一帜的绿洲亚文化。“地窝子”创业精神的张扬,那种悲壮、崇高的美学品质,是新疆当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这个时期,作为绿洲亚文化、屯垦文学的代表,邓普的《军队的女儿》等引起关注。
诗歌:
解放前,新疆还没有新诗。使西部生活入诗的李季,是最早为西部诗提供实践启示的诗人。后来的西部诗人从中汲取营养,以闻捷的成就最为突出。综合分析五六十年代的新疆诗歌,是与内地大唱颂歌在一个基本主色调内的。实际上,这个颂歌时代一直延续到“文革”。新疆的本地诗人们歌唱新生活,赞颂开发边疆,在赞颂的主调内显示出牧歌或小夜曲的地域特征。
这一时期,汉语作家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维吾尔族诗人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的《幸福的希望》《妥依——献给国庆一周年的歌》《心里话》《祖国》《乡村姑娘之歌》《我心爱的》《唱不完的歌》,尼米希依提的诗集《祖国之恋》《心声》《尼米希依提诗选》,艾里坎木·艾合坦木的《萨阿代提汗》《祖国》,乌买尔·哈孜(哈萨克族)的长诗《山谷里的汽笛声》《石锁》,兵团诗人洋雨的《塞外两支歌》等是此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这期间,仍然有不放弃独立思考和艺术追求,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大诗人铁依甫江创作了抨击“浮夸风”和官僚主义的政治讽刺诗《“基本”的控述》《报告迷之死》等。
散文及报告文学:
作为亟待开发拓荒的新疆,解放初期的文学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呈现出较为薄弱的局面。散文的创作形态也是与当时国内的大形态趋于一致,除当时在新疆游历过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袁鹰的《戈壁水长流》《天山路》影响较大之外,刘肖无的《伊犁河上游草原漫记》、王玉胡的《旅途三章》、吴连增的《夜宿西湖》是本地散文中创作质量较高的。直至“文革”结束以前,新疆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的散文阵容。
新时期(1979-1989)以来的文学作品
小说:
到了80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