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乡土诗
作者简介:刘川鄂,文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兼区域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鲁迅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独撰并出版《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张爱玲传》、《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等著作,与人合著《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等。著有关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鲁迅、闻一多、张爱玲、现当代湖北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另有关于大众文化、足球、婚恋、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散论及散文创作近百篇,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
当代湖北乡土诗歌发展概观
所谓乡土诗,一般是指以乡村、土地、农民为抒情对象的诗歌创作。湖北自古就是一块诗的沃土,更是一块诗的热土。屈原诗的忧患意识、抗争品格与悲凉格调是这块热土上耀顶的太阳。屈原是荆楚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诗界巨人,他的伟岸人格和他所表达的文化精神,至今在湖北文学中传承不绝。
乡土诗一直是当代湖北诗歌创作的显赫领域。当代湖北诗人大都写过乡土诗, 他们一方面承继了《诗经》传统的诗教之美和田园抒情, 另一方面又努力开掘首屈原诗学中的民生情怀和荆楚风韵,留下了不少佳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管用和、刘不朽代表了湖北乡土诗的发展方向,创作出优秀的湖北乡土诗,在中国诗坛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以江汉平原、鄂西山村风光,创作出水墨画、芦笛曲式的乡村牧歌。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湖北诗坛又涌现出一大批清新令人沉醉、沉重发人深省的乡土诗,湖北乡土诗人数量、诗歌作品在全国相当突出,刘益善、饶庆年、梁必文、谷未黄等都写出了精美的乡土情韵,湖北诗坛形成一个独特的乡土诗人群落,使湖北被公认为中国当代乡土诗歌创作的重镇。刘益善的诗质朴饱满,明显继承了“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式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奠定了他的乡土诗歌的基调。饶庆年的诗清丽雅致,他用多情而又细腻的笔调, 细密地编织着江南水乡的梦幻美景, 委婉多情, 清新秀丽。
世纪转型期湖北乡土诗以田禾、车延高为代表。田禾凭借着淳厚浑朴的诗风,深沉厚重的情感,质朴洁净的语言,熟练丰富的诗歌技巧,将湖北乡土诗歌引领到新的高度。车延高写诗路数较广,在政治抒情诗、城市生活诗领域都有不少诗作。但他最有分量的佳构,大都是乡土诗。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的乡土诗歌创作者都在这个日益物质化、世俗化的社会中恪守着一份孤独和寂寞, 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 共同铸造着乡土诗。
湖北乡土诗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尽管没有像湖北小说那样形成全国性的强大的冲击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不曾像湖北报告文学那样在新时期散文中独占鳌头;但它以其对现实的执著、对历史的沉思和浓郁的地域风情,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再现了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湖北乡土诗人对主体自我和客体对象的独特、独到的观察体悟和思考,刻画了一道鲜明的社会转型期湖北农村的发展轨迹。
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湖北乡土田园诗
(一)管用和、刘不朽
管用和、刘不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乡土诗的代表,他们以江汉平原、鄂西山村风光为背景,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牧歌情调的乡土田园诗。在形式方面,管用和几乎尝试了诗歌所能展现的所有形式:无论是自由诗还是格律诗,古体诗或现代诗,儿歌、山歌,小诗、长诗,他都有所涉猎并时有佳作。他力图在乡土与自然中创造出更深沉而亮丽的美。
刘不朽六十年代步入诗坛就以乡土诗的特色而为人瞩目。诗人深入山区,采集民歌以寻求诗歌所需要的营养。长诗《金翅鸟》、组诗《歌满山乡》、《三峡风景线》、《三峡之恋》等,是鄂西山区和三峡的系列风情画,构思新颖,色彩明快。
但是,八十年代以前湖北乡土诗歌往往只落在乡村的风景和农民的劳作之上,并没有向内里渗入,诗歌缺乏对农民生活中的困境和苦难的揭示,因此在诗歌内涵和力度上显得薄弱。
(二)王老黑、黄声笑、习久兰
王老黑、黄声笑(孝)、习久兰也是同时期不可忽略的农民诗人。但他们的大多数诗歌烙上了一体化时代极左文风之印痕,和时代贴得过紧,题材偏窄,体裁受限,其作品的时代含量和审美含量也大打折扣,其影响力也就日渐稀薄。
二、八十年代的乡土忧思诗和江南水乡风情诗
如果说管用和们以怀恋沉迷乡土来慰藉心灵,他们力图表现乡土的清静闲适、农民的优美品性、生命强力以及对乡土的礼赞怀恋,过于把乡土理想化,甚至有时宽宥了乡村固有的缺憾。那么,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刘益善《我忆念的山村》、饶庆年的《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为标志,湖北乡土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诗人们在构筑理想乡土图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农民的命运,把视点移向农家的疾苦与困惑、乡村的愚昧和落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