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物化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数字化教材.doc

药物化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数字化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化学专业教学资源库 药物化学专业教学资源库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数字化教材 院(部) 食品药品学院 教研室 药品技术 教 师 潍 坊 职 业 学 院 PAGE PAGE 15 药物化学专业教学资源库 PAGE PAGE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一类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抗生素,是临床中应用最多、发展最迅速的一类。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 一、抑菌机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黏肽,又称为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些具有网状结构的含糖多肽,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组成的线状聚糖链短肽。 由于β-内酰胺的结构与黏肽D-丙氨酰-D-丙氨酸的末端结构类似,构象也相似,使酶识别错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竞争性地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共价键结合,构成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从而使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使细菌的细胞壁无法合成。 二、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两大类。天然青霉素共有7种,青霉素G、X、V、K、N、F、FH2,其中青霉素G的活性最强,青霉素V具有口服的特点。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结构中含有苄基,又称为苄青霉素。 1. 物理性质 青霉素G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2. 化学性质 (1)强酸条件下或二氯化汞条件下水解 在强酸条件下或二氯化汞的作用下,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青霉醛酸不稳定,释放CO2,生成青霉醛。 (2)稀酸条件下水解 在稀酸(pH=4.0)时,室温条件下,侧链上的羰基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β-内酰胺环,生成中间体,再经重排生成青霉二酸,青霉二酸可经过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3)碱性条件下或β-内酰胺酶条件下水解 在碱性条件下或β-内酰胺酶作用下,β-内酰胺环裂环生成青霉酸,青霉酸在加热时失去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遇二氧化汞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酸醛。 3. 过敏反应 青霉素毒性和副作用均较小,但有时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故使用前应进行皮试。 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的基本物质有两种: (1)外源性过敏物质,即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青霉素的裂解生成一些青霉噻唑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而致敏,这也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常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原因。 (2)内源性过敏物质,即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开环后,形成各种衍生物包括青霉噻唑蛋白、青霉噻唑多肽、青霉噻唑聚合物等,可以有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体,聚合程度越高,过敏反应越强。 4. 常用剂型 青霉素G中含有β-内酰胺环,胃酸会导致其水解,因此青霉素不能经口服给药,只能注射给药。 临床上青霉酸G常制成钠盐、钾盐或普鲁卡因盐。 5. 适应症 青霉素抗菌谱较窄,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主要用于治疗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性的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全身或严重的局部感染。 (二)半合成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具有不耐酸、不耐酶,并引起耐药性和抗菌谱窄的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用6-氨基青霉烷胺(6-APA)为原料发展了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等。 1. 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侧链中含有吸电子的氧原子,可保护β-内酰胺环不被侧链羰基氧进攻而导致开环失活,增加了其对酸的稳定性。这一发现为耐酸青霉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青霉素G的C6位酰胺侧链的α位引入O、N、X等电负性强的原子可得到口服半合成青霉素。 2. 耐酶青霉素 侧链连接体积较大的基团,可阻止β-内酰胺环与细菌所产的β-内酰胺酶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耐酶性。 3. 广谱青霉素 含有氨基的侧链能够扩大抗菌谱。 4. 合成方式 半合成青霉素以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为原料,有4种缩合方式: (1)酰氯法 将侧链酸制备成酰氯,在低温、中性或近中性(pH6.5~7.0)条件下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 (2)酸酐法 将侧链酸制备成酸酐或混合酸酐后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 (3)DCC法 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合剂,将侧链酸和6-APA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酰化反应。 (4)固相酶法 用固定化酶催化侧链酸与6-APA直接缩合。此方法工艺简单,收率高。然而酶的催化活性是固相酶法生产的关键。 5. 代表性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又名羟氨苄青霉素。 (1)物理性质 阿莫西林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2) 适应症 阿莫西林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伤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