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目标
1?记住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性质、主要思潮、思想家及运动产生的影响。
?2?理解先进的思想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联系。
3?培养纵横学习历史、观察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外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学派
代表
时间
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为政以德、爱人、仁、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体现以德治国的方略。
孟子
战国
仁政、春秋无义战、资源持续利用、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反对一切战争
体现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朴素辨证思想(祸福论)
事例: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庄子
战国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
体现和平发展的主题(诺贝尔和平奖);体现和谐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改革
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现依法治国的方略。
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例题】
(1)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思想界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3)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他,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也扩大了儒学,使儒学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儒学的发展。
2.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
(一)魏源:主张(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时期:鸦片战争;著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意义: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人们研究现实问题。
(二)严复:主张:效仿西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时期:戊戌变法;译著:《天演论》;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三)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5)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6)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新世纪的曙光的历史事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7)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8)评价: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也有对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四). 列举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
(1)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严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2)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思想理论基础。(背景:主要领导提出“两个凡是”坚持“左”的思想;讨论得出的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19世纪40年代,魏源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戊戌变法时期,严复译著《天演论》,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是社会,主张效仿西方,推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通过革命手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化学_《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中外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11.1图形的平移”第三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11.1图形的平移”第三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初中数学_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