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福建南音概述
1.流传地域
福建南音又被称为南音、弦管、南管[1]、南乐、五音、南曲、郎君乐[2],流行于中国
福建南部的泉州、晋江、漳州和厦门一带,也随着闽南移民而传播至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以及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的闽南华人侨居地。
南音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是当前南音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在探求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
目前没有见到任何确切的历史资料,因此,在研讨中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并未形成一致的
意见。但在追溯其历史渊源上,都认为南音的逐步形成,与历史上多次人口大迁移有着密切
的关系。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在东晋、唐、五代、宋各个时期,曾有大批汉人南移定居
在泉州及闽南一带,与此同时,他们必然带去了中原一带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
这一点在史籍中多有记载。这是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另外,从南音所使用的几件主要乐器
的形制和演奏姿势来看,其历史也是极古老的。
2 .南音的乐器
(1) 琵琶
今南音所用的琵琶称为“南琶”,与今天北方音乐所用的琵琶不同,是属于梨形共鸣箱
的曲项琵琶类。其形制为曲颈、四轸、四弦、四相九品[3],面板左右有半月形凹槽作为音
窗,其形制与日本正仓院藏唐代曲项琵琶基本相同。演奏姿势是横抱,这与唐《韩熙载夜宴
图》以及出土的唐代陶俑中的琵琶演奏姿势是一致的。
(2)洞箫
南音所用的洞箫,定长一尺八寸(目前民间洞箫长度均超过二尺),即古老的乐器尺八,
保留了唐代六孔尺八的古老形制,管身以十目九节竹制,上下端开孔,前5 孔,后1 孔。
(3)拍板
拍板,亦称“檀板”,是一种用绳索将若干木块串起来的打击乐器。木块的数量,在不
同的历史阶段数量不一。如,唐代的拍板多为六块、九块,六块木的拍板从五代延续到清代
成为五块。南音所用的拍板用五块荔枝木制成,形状与唐代拍板相同,演奏也保持着“端坐
静神,两手合击”的唐代古法。
(4)二弦
南音所用的擦弦乐器二弦的形制、材质、构造均很有特色。它与宋陈旸《乐书》中所绘
的奚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其特点表现在5 个方面:
1) 二弦的琴筒用整段木头或龙舌兰的根车空制成,筒面用梧桐木薄片。
2)琴杆以竹子的根部为材,并规定以13 个节为标准,制作时根朝上、尾朝下,琴
筒至千斤为四节,千斤至琴轴为三节,两轴之间为两节,上面是四节。
[1] “南管”一称最早见于《泉南指谱重编》林毫序,此称在台湾十分普遍,后东南亚一
带的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也多采用此称谓。
[2] 因南音供奉五代蜀主孟昶“孟府郎君”为弦管之祖,故有此称。
〤
[3] 南音的琵琶常制应为四相九品,但以“品管”之需,故另施一小柱,品管用作“ ”
字。
3) 琴轴的装置与二胡相反;
4) 琴弓的马尾极其松弛,演奏时用右手中指扣住马尾,或松或紧地自如运弓。
南音所乐器的组合形式,早已用木雕的艺术形式出现于泉州开元寺。泉州市著名的开元
寺建筑于唐朝垂拱二年(明代重建),在戒坛圆柱上端木刻的飞天,其乐器和演奏姿势与目
前南音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我们仅通过南音的主要乐器的形制和演奏,就可以了解到南音的悠久历史,此外,
通过南音乐队组合形式、乐曲曲牌以及音阶调式、乐谱、旋律展开手法、曲式结构等方面来
看,均有不同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遗存,其渊源可追溯到晋唐,经过长时期的发展衍变,曾
受到大曲、宋词、元曲以及昆腔、弋阳腔、佛曲和闽南地方戏曲音乐的影响,并历经广大群
众的演唱、演奏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3.乐队编制
南音的乐队编制分为“上四管”与“下四管”两类。“上四管”的乐器包括琵琶、洞箫、
笛、三弦、二弦和拍板,其中以使用洞箫而不用笛的编制为“洞管”,以使用笛而不用洞箫
的编制为“品管”,在定调上,“洞管”比“品管”低一个小三度。“下四管”又称“十音”,
使用的乐器有嗳仔[1]、琵琶、三弦、二弦、拍板、响盏、木鱼、狗叫、四宝、声声(碰铃)
等。据考证,南音“上四管”的形成时期应比“下四管”为早[2]。
[1] 又称玉嗳,即中音唢呐。
[2] 沈冬著《南管音乐体制及历史初探》,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6 年,143-144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