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出语文的境界
——再品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
又一次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再一次深深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以下对在这个课听所带给我的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这个课教学中,王菘周老师主要使用了以读促讲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策略,但很少有人能用到王菘周老师这个境界。以读促讲的要领是情感的积淀,有了丰盈的情感积淀,在朗读中自不过然地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本质上区别于只有技巧的指导而忽略情感的交流。作为一名听课的老师,我也被课堂上不同层次的诵读深深地感动着。
读是情感的传递
一名语文教师要形成怎样的风格并不是事先想好风格然后按着框架去做,而是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特色。就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充分实现了王崧舟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与传递的水平。课堂上很多教学策略的使用并不见痕迹,甚至我们看不到有什么高人一等的教学策略,而是在教师、学生、文本、背景就在那么一个恰当的环境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情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课文是平静的,是字符的组合,只有将这些字、词、句子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才能够现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王崧舟就是善于通过个人的情感文本对话过程,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文字背后的精神圣殿。
2.读是感悟后的表达
语文学习有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存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和与自身心灵共鸣后的情感也是说不出来的。那么就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一个层次又一个层次的朗读过程中来体现吧!王崧舟就特别善于紧紧抓住朗读这个主线,不从技巧上指导,而从感情上升华……把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把自己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不是要培养朗诵名家,但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把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我们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还未参透的地方
课堂时效性的问题是我对王崧舟老师教学提出的一些思考,对于语文来说,我们还要实行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很多学生都存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积累了很多语言与情感,但在自己需要表达的时候就是无论自由的调取与应用。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营造一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使用语言文字水平的练兵场,使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积累——内化——使用的过程。另外对于学习方法的归纳与总结,本节课王老师没有太多的体现,而是蕴含在教学的一个又一个“不经意间”,水到渠成梳理出来了。如果是我的教学,我会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时行梳理与总结,协助学生实行归纳与提炼。当然这个节语文课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内容,很希望看到王崧舟对于一篇课文完整的教学,不但有课文教学部分,更有使用训练的部分。
以上是对这个节课的思考,仅与同仁共研。有不当之处愿意聆听大家的见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