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初中历史_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 一、知识要点学习目标: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四场运动的概况、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四场运动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和启示,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提问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由习主席的一段话导入,引入课题:近代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50年的追梦,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 师导:近代化的含义: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师引导:梁启超先生对近代化的探索有一个很好的解读,近代化探索分三期…… 师问: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指的是哪些重大事件? 生答:…… 师总结: 近代化探索先技术,再制度,再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端是洋务运动。 过渡引入:地主阶级洋务派首先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的技术,是否让中国走上了富强?(开始进入洋务运动的学习) 【自主学习】:对照老师出示的课件,梳理洋务运动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掌握。 (一)洋务运动 知识点梳理过关: 师强调: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及其口号。 归纳结论: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1. 不触动封建制度,仅仅将近代西方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肌体上,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2. 感悟:靠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改变中国的道路行不通。 【体验中考】:典型题例探究: 1.(2017·湖北鄂州)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2017·江苏南京)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3. (2016·潍坊中考)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4. (2015.潍坊中考) 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 5.(2017年潍坊中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何局限性?(4分) 师生一起探究中考试题,感受中考,体味如何解答选择题和材料题。 过渡: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制度,结果如何呢?(引入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对照老师出示的课件,梳理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掌握。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