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细节描写,能多角度深刻解读人物形象。
2.了解李森祥创作意图,理解台阶的象征内涵。
评价设计
1.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品析感人细节,完成对父亲形象的解读,完成学习目标1。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理解台阶的象征意义,完成学习目标2。
教学流程
环节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一)问题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台阶》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2.出示课件,
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
3.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个画面里面却没有父亲。为什么这个没有父亲的画面,却让李森祥创作了以父亲为主要人物的《台阶》呢?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台阶》,寻找答案。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品析细节描写,能多角度深刻解读人物形象。
2.了解李森祥创作主旨,理解台阶的象征内涵。
(三)作者介绍
李森祥,1956年生,当代作家。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编剧工作。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环节二、凝望台阶,感知父亲
(一)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父亲觉得自己地位低,用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把新房造好了,却发现自己老了。
(二)请学生用一个词来解读我的父亲。
预设:
1.勤劳(亲自踏黄泥)(冬至后鸡叫三遍后就上山砍柴,黄昏才回来)
2.生活贫困,劳动艰辛(只有过年,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常年劳作不息)
3.吃苦耐劳(为了建造新屋和台阶耗尽一生的力量)
4.不服输的父亲(坚韧的父亲)(执着的父亲)(一生为修建新屋和台阶而努力)
5.忠厚老实(新台阶修好了,父亲居然不敢放鞭炮,两手没处放,驼背)
环节三、靠近台阶,理解父亲
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特殊词语形容我的父亲。
明确:尴尬
请学生在文中寻找父亲的尴尬主要表现在哪里?
明确:
1.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
3.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背是驼惯了的背。
(三)师生共同品味赏析“仿佛”“驼惯了的背”的含义。
明确:
1.“仿佛”说明父亲不敢直视大家的注视,表现了父亲因为没有社会地位而带来的自卑。
2.“驼惯了的背”表面是指被长年累月的艰辛生活所压迫,再也直不起腰;是说父亲经济地位不高,也没有社会地位,正如文中所言“ 从来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他也从没有觉得自己有地位”注意“从没有”这三个字。说明仿佛这没有地位就是应该的,所以他逆来顺受,屈服接纳于命运,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四)学生齐读父亲尴尬的表现,着重揣摩父亲的不知所措和尴尬。
(五)学生寻找老实忠厚的父亲提高社会地位的方式。教师出示拓展资料。学生明确父亲修建台阶的目的。
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阳中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座,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
(六)学生寻找新台阶建好后父亲的“不适应”的表现,
明确:
1.磕烟灰(回忆前文中关于磕烟灰的描写——“把烟灰对着青石板嘎嘎的敲一敲,然后就匆忙的下田去了。”而现在呢?父亲“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于是,憋住了不磕。)
2.坐台阶——26段(打招呼回答错问题;再次坐的时候便坐的低一级,再低一级,再低一级,直到坐在门槛上,)
3.挑水闪了腰——(“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的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的时候,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越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抬后脚。”)
4.不坐台阶,不聊天,即使出去了,回来也是若有所失的样子。
环节四、踏上台阶,体味父亲
(一)师生共同寻找父亲不自在不适应的根源,聚焦结尾“怎呢了呢 父亲老了”八个字。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给“怎呢了呢 父亲老了”八个字加标点符号。
(三)学生发表观点。
(四)教师出示课文结尾“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引导学生明确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等与作者运用的逗号、句号的区别。
(五)师生共同探究,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
环节五、走下台阶,深思父亲
教师课件展示“哪有什么用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请学生联系导语中令作者印象深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数学_确定位置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I`m watching TV section B 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I`m watching TV section B 1a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变色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语文_变色龙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课件设计(文档4).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初中体育_耐久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6).doc
- 初中体育_耐久跑教学课件设计(文档6).ppt
- 初中历史_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