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科
小学语文
课题
《颐和园》
授课人
年级
三年级下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文中的生词,理解词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自读自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②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辅助
工具
教学PPT
一、图片导入,学写生字。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一下我国有名的国家园林——颐和园。(课件)看了颐和园,给你什么感觉?
2、学写生字:颐。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颐和园去欣赏一下吧。先跟老师写一下课题:“颐和园”的“颐”。学生书空:“颐”字。
在课本的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二、初读课文, 理顺序。
1、简介颐和园,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2、出示中心句,理解颐和园的“大”“美”。板书:大 美
3、自由读文,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看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呢?(游览的顺序)
4、你能看着示意图,把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说一说吗?
5、教师小结:在文章中,作者介绍游览顺序时,很注意用词和语句的连接,让我们读一读。出示幻灯: (生齐读。)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登山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过渡:让我们跟着作者去细细游赏这美丽的颐和园吧。
三、学习“长廊”特点
(一)体会长廊的长
1、首先,我们来到长廊,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请你读读第2自然段,体会语言文字,用笔画出能够体现长廊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出示幻灯
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长廊的特点吗?
指名读,点评。“长”:①你抓住了数字,读出了长廊的长。
“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长?(熟悉距离举例,如操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因此1992年,被认定为“界吉尼斯世记录”。这么长有什么感觉?(一眼望不到头)
②(齐读),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它到底有多长,好吗?
③小节:通过你们的朗读,长廊仿佛真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 ,看来列数字的方法很有用。
(二)体会廊内的“艺术美” (师随机总结)
1、“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
“五彩的画”——颜色多,漂亮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作者通过比较,说明画的不仅多,而且内容丰富,其实,不止横槛上有,枋梁上,亭子内部都是,这样大大小小,加起来达到了14000多幅呢。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么美景就让画师画下来,都画在这上面了。你说长廊美不美呢?
2、你现在又会怎么读呢?学生齐读。。
过渡: 廊内的绘画艺术美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我们了。还有哪儿也很美呢?
(三)体会廊外的“风景美”:
1、生自读句子体会鲜花不败, 微风送爽的怡人风景。
2、你喜欢花香吗?让我们吸一口气,读一读这句描写廊外的风景的语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长廊呢?播放画面
4、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读长廊。(配乐)
过渡: 游完美丽的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 作者又是怎么看他们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学习“万寿山”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交流:
A作者来到万寿山是怎么看景的?(抬头一看 向下望 正前面 向东远眺)
B教师引读:作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C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小结。)
“高”___
①“耸立”一词很准确,难怪人们无论站在哪个位置,只要抬头一看,就会说:那就是——佛香阁
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高
③“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这两个词连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壮丽 光彩夺目)“排云”二字出自古诗句“神仙排云上,但见金银台”,神仙都要驾着五彩的云来了,看到了怎样的房子啊。这就是皇家建筑的宏伟,让我们捧起书,挺直腰,读出这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④(生读)
过渡:在这儿,作者先看佛香阁,再看排云殿,又变换位置和观察的角度写出了万寿山的美,也是很有顺序的。在颐和园,占地面积最大的还不是万寿山呢?是...
四、学习“昆明湖”
1、(播放画面) 师述: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整个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来到湖心的小岛上,走上十七孔桥。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角度,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那你最想到哪儿?请你找到相应的语句去细细发现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
①昆明湖的美:
“昆明湖”——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_穷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小学语文_穷人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_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道德与法治_学看平面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体育_跪跳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小学体育_跪跳起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小学体育_韵律舞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小学体育_韵律舞蹈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小学数学_ 认识负数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数学_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22颐和园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小学语文_一师一优课《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小学语文_可贵的沉默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小学语文_四个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四个太阳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小学语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 小学语文_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 小学语文_小猴子下山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