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
课型: 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雷鸣闪电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欣赏《雷鸣闪电波尔卡》,了解曲式结构,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及其作者“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
3、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及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及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参与法、欣赏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鼓、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段有趣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声音呢?请大家仔细的听。
(刮风、闪电、打雷、下雨、滴雨的声音)
生:……
师:刚才我们听赏的这些声音,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的,像刮风声、打雷声、下雨的声音。那音乐家又是怎样将这些声音再现给我们的呢?下面请你们听一段乐曲。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声音引入本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又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一)、初听乐曲,整体感知。
1、初听乐曲,想一想:你从音乐中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师播放乐曲)
师:听完了乐曲,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
生:……(刮风、打雷、下雨的声音等)
【设计意图】:通过听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在模拟自然界音效时的方式和作用。
师:这首乐曲形象的描绘了,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跳舞,这时候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跳舞的人们却没有停下脚步,舞会依然进行着。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创作的,他的名字叫———《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
2、作者介绍。(指生介绍)
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的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里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等等。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就是他创作的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3、介绍“波尔卡”。
师:波尔卡舞曲是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蹈,十九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它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也是一种乡村的舞蹈。采用了男女对舞的形式。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的作者和音乐体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分段欣赏乐曲。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作“自由的世纪”,也被称为“跳舞的世纪”,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跳舞的痴迷状态。下面我们就来分段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1、欣赏第一主题。
师: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主题,每个主题老师都会给同学们出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主题的问题你都答对了,你就是今天的音乐之星。(出示ppt)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主题,第一个主题的力度是 ,情绪 ,好像表现了人们在欢乐的跳舞。
(1)师播放乐曲,学生欣赏。
生:……力度是——(强),情绪是——(热烈欢快的)。
师:它的力度是强的,那么随着情绪的变化,是不是一直在强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同学们听到渐强的时候随着音乐把手举高,然后再放下。
(2)再次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学生试着做举手的动作。
(3)师出示图谱,带领同学们看着图谱,听乐曲做举手的动作。
(4)出示声势图谱,讲解后,听音乐做声势游戏。(指名学生、小组展示等形式)
2、欣赏第二主题。
师:请同学们倾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较,第二主题的力度、节奏和情绪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师播放乐曲,生交流回答。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第二主题的情绪变化并不是很大,只是更加热烈、欢快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晃动自己的身体。
3、欣赏第三主题。
师:第三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加入了鼓和镲,请听第三主题,听辨鼓和镲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
(1)第二次聆听。请听到鼓时举左手、听到镲时举右手。
(2)再三次聆听,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镲和鼓出现的顺序。
(3)声势游戏:让学生用拍手和拍腿按照乐谱上的标记为第三主题伴奏。
(4)请两组学生上前,用真正的鼓和镲表演第三主题。(师生配合)
4、欣赏第四主题
倾听第四主题,请问第四主题中使用了什么样的音符使音乐情绪变得比较轻快?
生:……
再次欣赏第四主题,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美术_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小学英语_At the farm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At the farm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2).doc
- 小学语文_文具的家教学课件设计(文档2).ppt
- 小学语文_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4).doc
- 小学语文_翠鸟教学课件设计(文档4).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_《交通标志要记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音乐_大钟和小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1).doc
- 小学音乐_大钟和小钟教学课件设计(文档1).ppt
文档评论(0)